听颖师弹琴
作者: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2。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作者简介: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1.钱《集释》系本篇于元和十一年(816)。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可知颖师是当时一位善弹琴的和尚。
2.昵昵:亲热而细柔。尔汝:好朋友不讲客套,互称你我,叫做'尔汝交'。《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3.划然:突然。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
4.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5.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6.未省:不懂得。
丝篁:弹拨乐器,此指琴。
7.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
8.遽:急忙。
9.冰炭置我肠:《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诗歌译文:(供参考)
亲亲昵昵学一对小儿女轻言细语(昵昵儿女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衷曲(恩怨相尔汝)多豪放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划然变轩昂)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勇士赴敌场)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浮云柳絮无根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天地阔远随飞扬)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喧啾百鸟群)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忽见孤凤凰)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跻攀分寸不可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失势一落千丈强)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嗟余有两耳)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未省听丝篁)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自闻颖师弹)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起坐在一旁)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推手遽止之)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湿衣泪滂滂)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颖乎尔诚能)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无以冰炭置我肠)
赏析(1)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此诗前后分写两种境界。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销魂欲绝;忽而张牙舞爪,可骇可愕。其变态百出如此'(蒋之翘语,见《辑注唐韩昌黎集》)。后八句写听琴者的境界。诗人故意说自己本不懂琴,听此琴才忽然开窍了,而且激动不已。这其实是以演奏效果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可谓启愚顽而动魂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前人于此诗好评如潮,《唐宋诗举要》引吴闿生曰:'无端而来,无端而止,章法奇诡极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载《西清诗话》云:'三吴僧义海以琴名世。六一居士尝问东坡:琴诗孰优?东坡答以退之《听颖师琴》,公曰:此只是听琵琶耳。或以问海,海曰:欧阳公一代英伟,然斯语误矣。'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出见也。'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精神余溢,竦观听也。'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纵横变态,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又见颖孤绝不同流俗下俚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不主故常也。皆指下丝声妙处,唯琴为然。琵琶声上格,乌能尔耶?退之深得其趣,未易讥评也。'
赏析(2)
一开头即紧扣“听弹琴”展现音乐境界。前两句写琴声细柔宛转,仿佛小儿女切切私语,谈情说怨。三、四句写琴声骤变昂扬,有如勇士冲锋陷阵,杀声震宇。七、八句形容在一片和声泛音中主调高扬,怡似百鸟喧啾声中忽有凤凰朗吟。九、十句摹写声调由高滑低,戛然而止,就像攀登险峰,在再也无法升高分寸的时候突然失足跌落,直跌到谷底。以上十句,连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并且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情境。诗人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效果。例如前两句比以儿女之情,十个宇除“相”字外,没有开口呼,语音轻柔细碎,与儿女私语的情境契合。三、四句拟以英雄气概,便以开口呼“划”字领起,用洪声韵“昂”、“扬”作韵脚,中间也多用高亢的语音,恰切地传达出昂扬奋进的情境。以下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呜,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听琴而“起坐在一旁”——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又忽而站起,——顾不得对“一旁”的弹琴者有无干扰;仅五个字,便以形传神,通过听琴者情感波涛的剧烈变化,烘托了琴的波澜叠起、变态百出。写琴声由高滑低而用“跻攀分寸不得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比喻,并且“推手遽止之”,不让颖师再弹下去,而他的反应是“湿衣泪滂滂”,表明正是这种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巳极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原是很自然的。此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各有独创性而异曲同工,都是摹声传情的杰作。
附李贺《听颖师弹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