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简介】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
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权娇》。
【代表作品】
北宋●张 先 千秋岁
数声鶗鴂①,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②,无人尽日花飞雪③。 莫把幺弦拨④,怨极弦能说。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⑤。
注释
① 鶗鴂:(tíjué)即子规。《》:'恐鶗鴂之未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劳。
② 永丰柳:永丰:坊名,当在洛阳。白居易《杨柳词》:'永丰东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③ 花飞雪:指柳絮。
④ 幺弦:发音细小的琴弦。
⑤ 孤灯灭:一说'凝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伤春伤别和抒写恋情相思的词篇。它含蓄地表达了爱情遭受摧残之后的惆怅和哀怨,反映了爱情的坚贞和生死不渝。
词以鹈鹊的哀鸣开篇,烘托春意阑珊的悲凉景象,并借以传达缠绵绯恻的相思之情。 '雨轻风色暴'是上片中的关键句,它表面上交待'芳菲歇'的原因,实际却暗示爱情遭到风暴的摧残。作者还进一步指出,这可惜的'风暴'是在'梅子青时节'肆虐猖獗的,它将断送春天的花苞和爱情的果实。 下片换头与开篇两句上下呼应。'鶗鴂'啼的是伤春,那么幺弦弹的则是相思。'莫把'二字极富感情色彩,作者愈是害怕拨动那根倾诉哀怨的琴弦,就愈能说明这哀怨之情的深沉执着。这两句在艺术上是很有弹性的。'天不老,情难绝'是对此所作的补充,又是全诗的主题句,其精神与汉乐府民歌中的《上邪》所表现出的那种海枯石烂、坚贞不二的爱情是一脉相通的。词中低沉哀怨的音调为之一扫。'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设想奇特,比喻生新。作者用民歌中谐音隐语的艺术手法,巧妙地把'丝'与'思'联系起来,使情感的表达显得更为丰满深挚,并使这首词具有一定的民歌风味。结尾,以鲜明的形象暗示,这强烈的相思之情,夜以继日,永无绝灭之期。
本篇与作者以清丽的语言捕捉刹那间的艺术形象的词(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相比,在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这首词以直抒胸臆为主,但又兼用比兴,风景描写在词中的主要作用是气氛的渲染和感情的烘托。作者还恰当地采用民歌中谐音隐语的表现手法,加上巧妙化用前人诗句,就更增添了这首词的抒情气氛。
王安石〖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来,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它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北宋●谢 逸 千秋岁●夏景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苹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注释】
①楝(liàn):落叶乔木,初夏开花。
②蔌蔌:形容楝花落下的声音。
③苹风:微风。
④吴峰:浙江一带的山。湘水、吴峰:泛指遥远的山水。
赏析
这首词通过江南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夏日环境的清幽,隐含着怀人的幽思和闲逸的生活情趣。上片写环境的幽静,委婉地抒写了“梦绕吴峰,情随湘水”的情思。下片从往事的回忆写到眼前的情景。而诗人“密意”深藏,“幽恨”满怀,歌舞散后,惟见远天如水,新月如钩。以景结情,不露痕迹。全词淡淡着笔,轻轻点染,抒情细腻,清新婉丽。
薛砺若《宋词通论》:谢逸为花间派唯一的传统人物。在同时和后来的此派词人,都不足望其项背。他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之婉柔;他的最高作品,即列在当时第一流作家中亦毫无逊色。其婉约处不亚少游矣。词中如“鹧鸪唤起南窗睡”,“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句,清新韵藉,婉秀多姿,即置在小山、淮海集中,亦为上乘之选。
北宋●黄庭坚 千秋岁
少游得谪,尝梦中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竟以元符庚辰死于藤州光华亭上。崇宁甲申,庭坚窜宜州,道过衡阳。览其遗,始追和其《千秋岁》词。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
鉴赏
据词的序文,可知这首词作于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当时英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秦观的好友、衡州知州孔毅甫处,见到了秦观的遗作《千秋岁》词。这首词追和《千秋岁》词,为悼念故人之作。
词的上片写朝为官时的欢乐。开头两句从退朝以后说起:“飞骑轧,鸣珂碎”,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严鼓断”两句里,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酒酣耳热之际,会纵谈国家大事,会谈诗论文,如果有他们的老师苏东坡座的话,气氛会更加活跃,一定是庄谐杂出,议论风起。可惜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绍圣元年(1094),章执政,元佑党人都被贬官,他和秦敦等人观连遭贬谪,不复相见。
词的下片写他对秦观的沉痛悼念。“洒泪谁能会”表明自己的哀苦心情没有人能够领会,其实他的哀苦心情是不难领会的,他是悼念秦观,实际上也是自悲自悼。秦观已死,坟有宿草,而他仍奔赴贬所途中,岂能久生!他追和秦词的次年亦即崇宁四年(1105)九月三十日,果然死宜州。“醉卧藤阴盖”,用的是秦观《好事近》词中的句子。由秦观的词,想到了秦观的死,他感叹“人已去”而“词空”,言外之意是对秦观之死,表示痛惜。“兔园”两句里,更强烈地表露出他的痛惜心情。“高宴”之所以“悄”,“英游”之所以“改”,是因为秦观已不人间。他赞赏秦观的学识与才华。秦观之死,对他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交谊深厚的朋友,秦观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是无情的政治风波吞没了他的生命。“重感慨,波涛万顷珠沉海。”秦观的死,使他感慨百端。这是全词的警句,集中地表现出他的沉痛情绪。
这首追和秦观的《千秋岁》词,是非常老成的作品。感情深沉郁勃,上片的欢乐,与下片的悲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出政治局面的重大变化,从中抒发出悼念故人的深情,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切身之痛。“波涛万顷珠沉海”和秦词末句“落红万点愁如海”相比,不相伯仲,比起孔毅甫和词末句“仙山杳杳空云海”,却又要劲健、形象得多。
北宋● 秦 观 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亿昔西池会,鵷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鉴赏
此词为作者处州(今浙江丽水)为监洒税官时所写,词中抚今追昔,触景生情,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
据处州府志云,处州城外有大溪,岸边多杨柳。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将时令、地点轻轻点出。春去春回,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悄地退却了。二月春尚带寒,“春寒退”即三月矣,于是词人写道:“花影乱,莺声碎。”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便觉高度凝炼。其中“碎”字与“乱”字,用得尤工。莺声呖呖,以一“碎”字概括,已可盈耳;花影曳,以一“乱”字形容,几堪迷目。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并题了五首诗。
“飘零”句以下,词情更加伤感。所谓“飘零疏酒盏”者,谓远谪处州,孑然一身,不复有“殢酒为花”之情兴也:“离别宽衣带”者,谓离群索居,腰围瘦损,衣带宽松也。明人沈际飞评曰:“两句是汉魏诗诗。”(《草堂诗余正集》卷二)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此处忽然注入汉魏人诗风,故能做到柔而不靡。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离别后的惆怅情怀。所谓“碧云暮合”,说明词人所待之人,迟迟不来。这一句是从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化出,表面上似写怨情,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然细按全篇,却又不似。朦胧暧昧,费人揣摩,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而是深感蕴藉含蓄。
过片转而写昔,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词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西池,即金明池,《东京梦华录》卷七谓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淮海集》卷九《西城宴集》诗注云:“元祐七年三月上已,诏赐馆阁花酒,以中浣日游金明池、琼林苑,又会于国夫人园。会者二十有六人。”这是一次盛大而又愉快的集会,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鵷鹭同飞盖”一句,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鹭者,谓朝官之行列整齐有序,犹如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飞盖者,状车辆之疾行,语本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阳春三月,馆阁同人乘着车辆,排成长队,驰骋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多么欢乐;然而曾几何时,景物依旧,而从游者则贬官的贬官,远谪的远谪,俱皆风流云散,无一幸免,又是多么痛心!“携手处,今谁”,这是发自词人肺腑的情语,是对元佑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然而词人表达这种感情时也是极含蓄委婉之能事。这从“日边”一联可以看出。“日边清梦”,语本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王琦注云:“《宋书》:伊挚将应汤命,梦乘船过日月之旁。”少游将之化而为词,说明自从迁谪以来,他对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恢复昔日供职史馆的生活。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梦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不可能实现。着“镜里朱颜改”一句,更联系自身。无情的岁月,使词人脸上失去红润的颜色。政治理想的破灭,个人容颜的衰老,由作者曲曲传出,反复缠绵,宛转凄恻。
开头说“春寒退”,暗示夏之将至;到结拍又说“春去也”,明点春之即归。两者从时间上或许尚有些少距离,而从词人心理上则是无甚差别的。盖四序代谢,功成者退,春至极盛时,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被取代了。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又从往昔想到今后,深感前路茫茫,人生叵测,一种巨大的痛苦噬啮他的心灵,因此不禁发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呼喊。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逝去,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飞红”句颇似从杜甫《曲江对酒》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化来。然以海喻愁,却是作者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从全篇来讲,这一结句也极有力。近人夏闰庵(孙桐)云:“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俞陛云《宋词选释》引)。
这首词以春光流逝、落花飘零的意象,抒写了作者因政治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读来哀怨凄婉,有一咏三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