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 慎终追远
发音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释义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 《论语学而》:“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西周(前1046--前771年)时代,实行“封邦建国”、“分土封侯”制度,初年大分封时,山东一带封了几十个姬姓国和异姓国。鄫国后裔作为夏禹的后人继续分封于鄫地。成为周王朝的封国。东周春秋(前770-前403年)时代,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许多小国相继被灭掉。鄫国依附于鲁国,是齐鲁之邦国的一部分。其周围鲁国设有向邑(今向城)、次室(今兰陵)、蔇(今车辋)诸邑。公元前646年,鄫子的夫人季姬回鲁国看望父母,季姬的父亲鲁僖公因为女婿鄫子不来拜见他而大为生气,就不让季姬按时返回鄫国。这年夏天,季姬秘密通知鄫子在防地(今曲阜市东南)见面,见面后季姬劝鄫子朝拜了鲁僖公,暂时缓和了两国关系。但季姬直到次年九月才回到鄫国。前644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到十二月,鄫国又遭淮夷入侵。前641年,宋国国君和曹国、邾国国君在曹国南部举行盟会,鄫子本应与会,但未按时参加,只能赶到邾国与邾子相会,得罪了正在谋求霸权的宋襄公。宋襄公指使邾子将鄫子扣留,竟然要杀掉鄫子来祭祀睢水之神,威胁东夷族诸国臣服。后来,将其杀于次睢之社(今临沂市)。 在东夷族诸国中,除莒、邾还有一定势力外,鄫、郯一类小国,基本没有什么独立性。至前591年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国君被暗杀,而鄫国却无力报仇。
此前,鲁僖公之女嫁给鄫君时泰,生公子巫。不久,时泰又娶莒女,生子后欲立为嗣,危及巫的地位。前569年,鲁襄公到晋国,晋侯宴请襄公时,襄公请晋国国君同意鄫国作鲁国的附庸。晋侯初不同意,鲁国大夫孟献子解释说,因为鲁国与仇雠之国齐太近,希望长期听命晋国,交纳贡赋;但鲁国国力很弱,所以借助鄫国的贡赋来供应。晋侯听后同意了鲁国的请求。莒、邾知道了这一消息,于十月伐鄫。鲁国臧孙纥“救鄫,侵邾”,结果败于狐骀(今山东滕州东南)。第二年,鄫太子巫和鲁国大夫叔孙豹到晋国,完成了鄫国附属于鲁国的行动。鲁国自知无力保护鄫国,而此时晋国也徒有霸主之名,国力大不如前。鄫国近晋鲁的行为,自然受到莒国的反对,还未等巫由晋返鲁,莒国便杀了鄫君时泰,立莒女的儿子为新君。公子巫无家可归,只好到鲁国避难。到鲁襄公六年(前567) 秋天,莒国再次出兵,将鄫国灭掉。《春秋公羊传》于襄公五年“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条下记载地说法是:莒国之女嫁鄫国国君为继室,所生女儿返嫁于莒,女与莒人生子,是为鄫国国君的外孙。莒国人欲立鄫子外孙 为鄫国国君,排斥鄫国太子。鲁襄公六年果真这样做了,鄫国绝祀,等于亡国。尽管晋国派人到鲁国责问为什么莒灭鄫而鲁国袖手旁观,也不过是虚张声势,不了了之。后来莒国干脆废掉鄫国之君。公子巫复国无望,便在鲁国的武城(今平邑县)长期住下来,并改鄫为曾。公元前538年,莒国被鲁国灭,鄫国为鲁国所收复。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鄫太子巫的第五代孙,被后世尊为“宗圣”,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嘉祥县),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曾子三十九岁时,离开武城进入越国讲学。在今磨山镇华岩寺村,相传曾子曾在此地讲学授徒。当时越国迁都琅邪,鄫国故地已归属越国。曾子到鄫国故地追念先祖,凭吊故国,实践了自己“慎终追远”的主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