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筝②

内容

  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赏析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自己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甚工。“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俨然就有听者在),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抵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象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三字,已能使人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不就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么?
  但值得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象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豹。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的确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周啸天)

为您推荐

诗词三百首②

  诗词三百首   著   序   妙序横生   春风杨柳,山明水秀。   天长地久,天高地厚。   新旧世纪千古交响的一曲不朽乐章。   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一首永恒战歌。   五千年丰厚文化..

霜天晓角②

  【释义】   【霜天晓角】   又名《月当窗》。各家颇不一致,兹以《》为准。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别有平韵格,附着于后。   【词格】   【定格】   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出处:《稼轩张短句》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⑥,弓如霹雳弦惊⑦。了..

浣溪沙·春日即事②

夜莺颂②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生于伦敦一个马夫家庭。由于家境贫困,诗人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当学徒。1816年,他弃医从文,开始诗歌创作。1817年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1818年,他根据古希腊美..

永明体②

  “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永明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南齐永明年间(483-493),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为作家们潜心创作,钻研..

汴河怀古②

  唐'绝句'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①。   应是天教开汴水②,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③,共禹论功④不较多。   注释:   ①载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