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南望②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不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吗?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 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周啸天)

为您推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②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

天涯浪子②

  天涯浪子,原名,安徽桐城人,1987年生。网络红学与诗词的青年新锐代表,桐城派文学的继承人。曾在网络与相关报刊先后发表重要论文十余万字,主要有《索隐红学认知》《片言谁解诉秋心——走进林黛玉的精神世界》《莫做红楼..

清平乐·会昌②

  诗词名:清平乐·会昌 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体裁:词 类型:原文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王维诗集笺注②

寄全椒山中道士②

  【标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年代】: 中唐   【格律】: 五言古诗   【体裁】: 诗   【作者】:   【作者简介】:   韦应物 (约737~约792),京兆(今)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

致酒行②

  致酒行   作者:唐·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3)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4)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5),雄鸡一声天..

齐安郡后池绝句②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把读者引入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