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台②

  万福台位于内,是祖庙内的戏台。建于清十五年(1658)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初名华丰台,年间(1875—1908)那拉寿辰,改名万福台。该台建筑在一个高2.07米的高台上,为歇山式卷棚顶,不用斗拱。面宽三间,共12.73米,进深11.78米,台面至檐前高度为6.25米,因为是戏台,故用一装饰大量贴金木雕的隔板分为前台和后台,隔板左右开门,“出相入将”,供演员等出入,前台三面敞开,明间演戏,次间为乐池。台前空地开阔,青石铺地,供观众自携条凳或站立观戏用。空地东西各有廊,为二层建筑,形似包厢,供地方士绅及眷属观剧用。时至今日,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
  万福台的戏原来不是给人看,是给神看
  万福台正对着北帝,建国前,台上做的戏都是“神功戏”,是专做给北帝看的,所以选戏很严格,大多是《六国大封相》等题材,或济世、颂世一类的戏文,以感谢北帝或者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万福台地位举足轻重,明末清初各路戏班争上舞台
  自清代中期以来,佛山作为之乡,粤剧戏班的第一台戏必先在万福台演出,以图吉利并检阅阵容,然后再到四乡巡演。过去,各行业一年一度贺师傅诞的演出、徒弟满师请戏演出、秋收之后的酬神等等演出,都会选在万福台,这使得万福台上笙歌不断,好戏连台,一年之中鲜有不上演歌舞之日,因此到这里看大戏成了佛山及周边乡民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每当粤剧演出时,万福台台前空地常常是人头簇拥,一派“万人围看”的热闹、祥和景象。为此,还流传一段佳话,据说当时圣堂乡有几十名恶霸,自恃武功高强,常称霸一方,他们来万福台看戏,强行立下规矩,万福台前空地的前三排位置只准圣堂乡人就座,其他地方的人不得乱坐,否则必遭毒打。当时任佛山鸿胜馆馆主的陈盛听说此事后,心感不平,便在一晚演出前,赤手空拳将40多名手持长凳的大汉打得抱头鼠窜,并当场宣布从此以后取消这一陋规,睇戏者先到先坐,乡民为此拍手称快。
  一度封台禁演
  “文革”期间,因为破“四旧”,粤剧曾经遭到重创,基本上听不到欢快的粤剧锣鼓声,万福台一度被封台。“文革”过后,南海大会堂首先恢复了粤剧演出,佛山四乡人民被压抑多年的对粤剧的感情一下子全部释放了出来。
  万福台 -- 佛山粤剧文化的一个标志和符号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他不但流行于、、港澳台地区并随着粤籍侨民散居各地,把粤剧传播到了、、、并通过创世界记录的逾千部戏曲和近万种唱片风靡全球。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如今世界各地粤剧团体都将万福台视为粤剧之源。万福台作为佛山文化的一个品牌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将佛山的粤剧文化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万福台成就了不少粤剧名伶的明星梦,也见证了大戏老倌的大红大紫。在这个舞台上,几代粤剧人都披挂上阵,“薛腔”创始人、“小生王”、、、、、等都留下了他们的风采和乐韵。

为您推荐

楚岫云②

  楚岫云(1922-1980)   原名谭耀鸾,东莞县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开始向巢雪丹、伍冉明学艺。民国二十六年先后加入觉先声、太平剧团,担任第三花旦。民国三十一年担任觉先声剧团正印花旦,艺术上得到薛觉先的指点和扶掖而..

言雪芬②

  言雪芬,原名廖国馨,花名「阿廖」,新兴人,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山羊座,家中排行第七。一九六零年投考剧团()舞蹈员,其後加入任、白组织的剧团。雏凤鸣剧团在七十年代正式成立接班演出,她亦为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参予「雏凤..

梁素梅②

  梁素梅,女,粤剧旦角。广西百色人,壮族。   1979年考入百色地区粤剧团。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戏曲表演培训,刚进粤剧团时,梁素梅压力很大。她知道,要在百花竞艳的艺苑占据一席之地,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邝新华②

搜书院②

  搜书院是流传在海南的著名故事,著名琼剧剧目。   据传谢宝掌教琼台书院的清雍正、乾隆年间,在这里发生过“搜书院”的动人故事:门生张日曼游览军坡拾到金钗一枝,归院路上遇到前来为镇台爱妾寻找丢金钗的婢女紫英。..

苏少棠②

  苏少棠   原名苏锦棠,著名文武生。因师事,遂以苏少棠为艺名。论辈份也即名伶的徒孙,约三十年代末投身学戏,五十年曾在利荣华、仙凤鸣、大龙凤等多个剧团担任,他曾与名旦组织过堂煌剧团及凤求凰剧团任正印文武生。他..

桂明杨②

  【桂明杨 Kwaih Ming Yeung (1909-1958)】   广东人,祖籍浙江宁波,原名桂铭扬。父亲桂东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谓“经学家”。桂名扬喜爱,在其父看来,这第八子真是个“书香门第”的不肖子,但桂名扬并没有被这些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