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大非②

  麦大非(1914——1964)
  粤剧导演。广东番禺人。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民国二十二年(1933)参加广州蓝白剧社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在湖南衡阳创建并领导“中国实验剧团”,为抗日演剧活动编、导过一些有影响的话剧。抗战胜利后在香港参加进步文化活动,从事话剧、电影的编导工作,同时是有相当影响的影评人。194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参加东江教导营,随解放军进城后任广东省文教接管委员会电影审查科副科长。1954年起在广东粤剧团(后来改组为广东粤剧院)任导演,是建国后粤剧建立导演制最早的专职导演之一。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农场“劳动改造”。1961年“摘帽”,仍在广东粤剧院任导演。1964年在“文艺小整风”中遭到批判,投江自尽。
  麦大非导演过粤剧《搜书院》、《借女冲喜》、《刘海取金蟾》、《张果老》、《南海长城》等戏。《搜书院》于1956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获得好评,遂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麦大非以原剧舞台电影而任该电影副导演。
  麦大非以话剧、电影导演的基础,从事粤剧导演工作,认真钻研戏曲规律,善于活用戏曲程式,舞台艺术多有创新。如在《搜书院》中,有谢宝把翠莲藏在轿底设法在途中放走的一段表演。用传统坐轿的虚拟表演,无法表现轿内藏人;如果坐真轿,又妨碍了谢宝与镇台路上斗智的表演。他与演员研究,采取虚实结合的办法,设计一种半截轿子的砌末,使两者都能兼顾,演出效果良好。麦大非无论执导名演员和一般演员的戏,都先作详细的导演计划,对音乐、服装、布景、灯光、道具都一丝不苟地作出安排,善于启发演员创造角色。他对于粤剧导演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作出了贡献,并以画家的功底,对粤剧舞台美术也多有创新。

为您推荐

友谊乐社②

  广州友谊乐社早于50年代末就以“私伙局”的形式定期活动,其后命名为友谊乐社。曲剧界不少著名音乐员和演员亦曾参与活动,如:骆津、苏文炳、沈伟、何干、廖重光、何丽芳、李少芳、何萍、陈丽卿、杜芷君等。业余曲艺界..

兆祥黄公祠②

  兆祥黄公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福宁路95号。是著名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创始人黄大年的祠堂。黄大年字“兆祥”,于清咸丰年间始创“黄祥华如意油”,此药处方相传来自“白衣庵”主持之手,黄家父子在一次中暑后该庵主持..

剑心粤剧团②

  剑心粤剧团,成立于1994年5月26日,前身为香港粤剧演艺工作室,由演员梁森儿女士所创立,她更担任行政艺术顾任及粤剧导师,教授班、粤剧剧本研唱班、粤剧班、儿童粤剧班(演科及唱科)、少年粤剧班(演科及唱科)。后来,在1996..

谭玉真②

梁国璋②

  1 梁国璋(1916~2006),广东开平人,笔名翰尼,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会员。   30年代在广州创办“和声粤乐社”,自学薛腔演唱粤曲艺术,并吹萨克斯风伴奏粤曲,经常在广州市播音台直播。   抗日战争期间,..

梁萌棠②

   梁萌棠, 名梁荫洪,南海区人,一九一三年生,卒于一九七九年九月,终年六十六岁。梁萌棠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常跟妈妈看天光班的,也爱听的民间故事。十岁那年,母亲去世,他被五叔梁炳接出广州,在洋行匹头铺当童工。..

黎奉元②

  黎奉元(1803-1867) 又名风缘,绰号“甩绳马骝”,佛山市人,自小酷爱,长大后结交粤剧界艺人,钻研粤剧写作技巧。他编写的戏,内容较清晰,以力求“三戒”为宗旨(三戒──戒诲淫、戒诲盗、戒封建迷信)。在剧本形式上,改变过去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