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呆呆,女,越剧丑角、教师。本名陈文香。浙江嵊县人。
1930年进嵊县城郊明心寺锦花舞台学戏,工小丑,业师为男班演员赵樟标、马香生,同科师姐妹有筱荷花(花旦)、庞天红(老生)等。开蒙戏为《鸾凤双箫》。后学《双金花》、《赖婚记》、《红鬃烈马》等剧目。1931年起,随班演出于嵊县、绍兴、余姚等地。1934年,首次到上海永乐茶楼演出,同台献艺的有头牌花旦王杏花、二牌小生马樟花,她以头肩小丑挂三牌。1936年,进入姚水娟领衔的戏班,演出于杭州大世界。1937年抗战爆发,避难回乡。1938年初,受越升舞台老板刘香贤之聘再次到上海,演出于通商剧场,仍以头肩小丑名分与姚水娟等合作演出。自1938至1946年间,她长期与姚水娟合作演出,私交甚好。1946年秋姚水娟停演后,她转到邢月芳、王文娟挂牌的同孚戏院演出。1947年,因结婚而退隐舞台多年。1953年重返舞台,成为振奋越剧团主要丑角演员。1960年调到上海越剧院学馆任教,直至1975年退休。
其丑角戏以短衫丑见长,善用说、噱、逗引乐观众,博得欢迎。拿手戏有《活捉》中的张三郎、《落帽风》中的范仲华、《倪凤煽茶》中的倪卖婆、《碧玉簪》中的王夫人、《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等。
出生:1920年8月,农历庚申年
为您推荐
尹瑞芳 原名尹松琴。女,演员。浙江嵊县下园塘村人,1930年11月10日出生。浙江台州越剧团团长。1943年先后进东塘湾及白泥坎两科班学戏。出师后,在沪、杭、甬、温、绍、台及苏州、嘉兴、湖州等地搭班演出。1950年参加..
越剧花旦流派之一,由创立。
傅全香的表演富于激情,以花衫戏见长,唱腔上借鉴了京剧程砚秋及昆曲,评弹的演唱方法,尖团音规范分明,真假嗓结合演唱,润腔华彩,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
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
孟莉英 女,二级演员。上海人,1934年12月出生。1951年考入杭州民艺剧社学戏,工小旦,业师竺素娥、陈素云。1953年进入上海天鹅越艺社。1954年4月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二团,1955年3月转上海越剧院二团。她扮相俏丽,唱腔清..
张学芬 女,二级演员。浙江嵊县人。1968年8月出生。初中毕业后于1984年进嵊县越剧之家培训,同年12月被海宁市越剧团招收为正式演员,工尹(桂芳)派小生,担任团内主要小生的演出任务。1993年兼任业务副团长。她的尹派唱腔..
流派之一,由创立。
金采风擅长青衣,兼演花旦,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画人物内在感情.她的唱腔在师承袁派的基础上,吸收范派的醇厚舒展和傅派的婉转华彩,委婉流畅,刚柔相济,韵味浓厚,念白讲究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
赵瑞花 (1912年-1982年)
拼音: zhao ruei hua
女,汉族,演员、教师。浙江省嵊县孔村人。12岁进第一副女子越剧科班学艺,工花旦。因身材矮小,特穿着定制的半高跟靴,踮起脚尖苦学苦练基本功,成为与施银花、王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