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女,演员。江苏启东人。1932年7月出生于上海。1941年入科班学戏,不久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曾在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演出。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成为剧团里的头肩小生。1953年为首组建,任团长和主要演员。1979年在重组的任主要演员。在3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较有影响的有《》、《三请樊梨花》、《王十朋》、《何文秀》、《八一风暴》、《琼花》、《墙头马上》等。在《啼笑因缘》中扮演的樊家树很受观众欢迎,在1956年和1961年两度在沪演出,每次连演连满四个月之久。1983年她受邀至舟山越剧团重演该剧,在杭、嘉、湖一带演出依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80年代她两次在上海共舞台演出《》及《》等剧,亦很受观众欢迎,曾出现通宵排队购票的热烈场面。其唱腔艺术吐字清晰、运腔婉转、韵味醇厚、自成一格,富有感染力。
----引自《》,中国越剧·名人卷
科班时期
1941年,入陶叶剧团学戏,不久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曾用艺名陆金娟,工小生,拜师裘凤山。出科后,在某次挂牌写名时,被写成陆锦娟,此后一直沿用此名.
金龙女子越剧团为女子越剧科班,在沪成立于1947年。创办人张耀金,地点在露香园路开明里。第一批招收少年女徒14人,艺名均冠以“金”字,例如学花旦的张金花、张金英,学小生的陆金娟、沈金卿、徐金春,学老生的王金萍,学小丑的洪金哈,学老旦的周金玉等。学徒进班要签“关书”,言明学戏3年,再帮师半年,生死不管,初学半年内饭费自理。教戏师傅有男班艺人裘凤山,教上台引子、坐台白、赋子等文戏基本功,并请京剧师傅教武功,进行搁腿、下腰等基训。半年后上台演出,请来客师唱主角,学徒做配角、跑龙套。科班跑码头至杭州时,又招收了张金月(花旦)等一批学徒。1949年夏,科班从昆山演到杭州时,部分年岁较大的学员离班而去,部分年岁较小的学徒仍随班回上海,在福安游乐场等场所演出,直至1950年学徒期满科班散伙'
飞鸣时期
陆锦娟出科后,曾先后在光明越剧团、、天明越剧团等剧团演出。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遂组建了飞鸣越剧团,任团长。1953年8月13日,陆锦娟率飞鸣越剧团在苏州市新艺剧院挂牌公演,打炮戏为《牛郎织女》(陆锦娟在1950年亦曾演出该剧,有戏单存世)。1954年至1955年间,晨光、光明越剧团先后解散,部分主要演员加盟“飞鸣”。当时陆锦娟所在飞鸣越剧团中挂牌的主要演员有:小生陆锦娟,花旦李蓉芳,老生沈爱莲、胡凤英,小丑何笑笑,大花脸吕胜奎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盛燮、、肖维璋、陈芎,导演袁浩,作曲(伟异),舞美设计陈必华,技导叶琴芳、孙江林等。全团在编47人。1956年1月,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飞鸣越剧团成为了国营剧团,但自负盈亏。是年,该剧团男班老艺人陈芎据姚水娟演出本整理改编《啼笑因缘》,将之压缩成单本,由飞鸣越剧团演出,此剧中,李蓉芳饰沈凤喜、陆锦娟饰樊家树。陆锦娟在该剧中表现极为精彩,此剧也因此而轰动一时。1957年4月,于解放剧场亦曾上演此剧,有戏单存世。
1958年1月14日,上海市文化局宣布将现有新国营剧团、民办公助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划归各区文化局(科)领导和管理的决定,陆锦娟所在之飞鸣越剧团被划归为虹口区管理。是年春,全国整风运动开始,至年底,飞鸣成为除上海越剧院外留存下来的11个越剧团之一。该年,飞鸣越剧团演出了《台湾来的女客》。
1959年春,飞鸣越剧团编写了古装剧《智审泥神》参加上海市文化局举办的上海市戏剧、戏曲会演,受到好评。该剧由盛燮编剧,郑传鉴导演,胡凤英、沈爱莲、李蓉芳、陆锦娟主演。当年5月,飞鸣越剧团被评为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以陆锦娟为首的剧团演员组被评为市三八红旗集体。
1961年8月,飞鸣越剧团上演古装戏《灵堂成亲》,陆锦娟饰姜斌,朱依萍饰凤姑,有戏单存世。
1962年,飞鸣越剧团再度演出《啼笑因缘》,由李惠康重新编剧,戏从樊家树方面切入,以沈凤喜的人世遭遇作陪衬,着重描写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及其失落,突出黑暗社会和反动统治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导演袁浩,作曲潘伟异,舞美设计陈必华,陆锦娟饰演樊家树。该剧在上海丽都(后改贵州)、解放、群众、光华等剧场演出,满座4个多月,极为轰动。
1963年,越剧界陆续上演现代剧,飞鸣越剧团演出《霓虹灯下的哨兵》,陆锦娟在该剧中出演主角路华,有戏单存世。
1964年,飞鸣越剧团排演了现代剧《千万不要忘记》,陆锦娟领衔主演。2月,在市文化局统一安排下,上海戏剧界组织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飞鸣越剧团组成了“青浦队”,去金山、嘉定、宝山、青浦县的农村,作为期3个月的巡回演出。7月1日,上海越剧院邀集区县越剧团,座谈一年来演出现代剧的情况,准备向市委陈丕显书记汇报。会议由袁雪芬院长主持,合作、少壮、飞鸣、青山、出新等越剧团的负责人出席座谈。10月1日,国庆期间,本市各越剧团均演出现代剧,并在《新民晚报》刊登联合广告。10月1日起,当时以陆锦娟为首的飞鸣明越剧团上演的是《南海长城》一剧。
1965年2月,春节期间,上海上演的越剧剧目均为现代剧: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领衔主演《八一风暴》。
1969年1月,各越剧团体在工、军宣队领导下,搞斗、批、改。上海越剧院和学馆,被集中到交大分部学习。合作、少壮、春泥、青山、出新、东风、飞鸣等区属越剧团,相继下放到崇明县各区五七干校。
虹口时期
1979年,虹口越剧团重组,由原“飞鸣”、“东风”越剧团部分人员组成。同年10月,定名为虹口越剧团,李明任团长。陆锦娟为该剧团的主要演员。1980年2月16日,虹口越剧团在徐汇剧场演出《山河恋》,剧本由南薇、韩义等改编,导演南薇、凤鸣,陆锦娟、朱惠芳主演,很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其送信一折,陆设计之动作别具一格,风流而又雅致,极为动人心魄。
1980年5月,虹口越剧团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陆锦娟饰梁玉书。
“由陆锦娟领衔演出传统剧《盘妻索妻》,其时仅在共舞台上演日场,居然场场暴满,连演两个月上座率不衰,甚至出现通宵排队购票、每人限购张数的热潮,其受到观众的青陈程度于此可见。”
----引自《虹口越剧团史话》 作者:潘祖德 胡铁民 陈容
载于《文史苑 第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虹口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著)1991年, 第13页
此剧据芳华越剧团尹桂芳主演之相关资料,又做了不同的处理,无论是唱腔中陆锦娟独有特色,还是其稳重硬朗的演绎风格,均是别具一格.但因其动作设计,较为当时某些人士所反对,并遭到严厉批评,后因观众欢迎及个别同行之支持,而不了了之.
同年,陆锦娟因故而被禁演。在戏迷和某些热心同事支持下,陆锦娟向文汇报求助。文汇报于1980年12月5日头版刊登《虹口区文化科个别负责人无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行剥夺越剧演员陆锦娟演戏权利》一文。 此后至1983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信息。
1983年,被闲置在家的陆锦娟受邀至舟山越剧团重演《盘妻索妻》一剧。现有该剧之VCD,似为其唯一留存于世的戏曲影像资料。同年,李惠康又对《啼笑因缘》一剧进行加工,更名为《樊家树与沈凤喜》,由浙江舟山地区越剧团特邀陆锦娟饰樊家树,再度演出,在杭、嘉、湖等地巡演,盛况依旧。此后至1986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资料。
1986年,陆锦娟于虹口越剧团再次领衔主演《盘妻索妻》,有老戏迷称,当时场面轰动,演出极受欢迎,曾出现在场观众们情绪激动而使演出不得不稍作停顿之事。上海文化艺术报存有《风雅小生陆锦娟》一文。然而,此文中所称将要重排之《啼笑因缘》,因种种缘故终究未能上演。之后,陆锦娟因故退出了越剧舞台。
~~~~~~~~~~~~~~~~~~~~~~~~~~~~~~~~~~~~~~~~~~~~~~~~~~~~~~~~~~~~~~~~~~~~~~~~~~~~~~~~~~~~~~~~~~~~~~
本条目此版本之相关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下发布,您可以随意复制与更改,只要本条目此版本在GFDL下发布的内容(以及衍生作品)在同一协议下发布。
Copyright (c) 2007 bloodymario.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1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