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故事片(黑白)
制作:1952年摄制
《龙须沟》简介:
3幕话剧《龙须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剧作完成于1950年,1951年2月由首演,焦菊隐导演。
《龙须沟》是一曲新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一个出色的曲艺艺人在黑暗势力压迫下失业,由此过着忍辱负重的非人生活,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他正直、善良、懦弱,不甘屈辱又无力反抗……他无奈地成为“疯子”,而如此“疯”状,正淋漓地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解放了,伤好了,终于昂首挺胸了,他也就不再“疯”了,主题由此而深化。
《龙须沟》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人物命运反映时代,结构全剧,整体风格含蓄、朴素,于平淡中见深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北京曲剧团移植的曲剧《龙须沟》,人物形象与重大关要处忠实于原著,同时又遵从本剧种的艺术规律作了大胆的增删,笔力集中在程疯子、程娘子的命运遭际上,以此为主线,层层推进,终于实现了新的突破,成就了一出新的艺术品。
龙须沟是解放前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臭水沟。在沟沿的一个小杂院里住着四家人。年青姑娘二春和母亲王大妈 相依为命,靠焊镜框勉强度日。二春热情倔强,她恨这条臭水沟,更恨那些欺负他们的人,她希望冲出这个恶劣的环境。王大妈因饱经风霜,胆小安命,母女俩常为此而拌嘴。泥瓦匠赵老头,乐于助人,受到沟沿一带贫 苦群众的尊敬,每逢雨季,常为疟疾所困扰。丁四靠蹬三轮车为生,丁四嫂则以缝补贴补家用。儿子二嘎子终 日在外拣煤核儿,不满十岁的小女儿 小妞子,也帮着母亲做些笨重的活,后不慎掉进龙须沟淹死。为人耿直的老艺人程宝庆原在天桥茶馆里演唱单弦,由于不善逢迎,被恶霸黑旋风和他的爪牙冯狗子打伤,才避居于此, 靠着程娘子摆香烟摊,勉强维持 生计,人称他是疯子,而他的满腔忧愤,唯有妻子理解。北京解放后,龙须沟贫民区一改旧貌。人民政府惩办 了黑旋风和冯狗子。程宝庆走出了家门,担负起自来水站的管理工作;赵老头不再病缠床褥,还当上了区人民 代表;二嘎子找到了工作;二春高兴 地进了工厂。两年后,人民政府发出 了彻底整治龙须沟的号召,沟沿两旁 群众积极响应,昔日的臭水沟修成了马路,肮脏腥臭的贫民区,变成了美丽的花园。
龙须沟 (1952)故事梗概
解放前,北京龙须沟是条臭水沟,沟旁住满了各式各样卖力气、耍手艺的下层劳动人民。这些居民经常遭受国民党、恶霸、流氓的迫害和恶劣环境的威胁,生活凄惨。
为人耿直正派的老艺人程宝庆,原在一家茶馆里唱单弦,因拒绝到恶霸黑旋风家唱堂会,被其爪牙打伤,逃到龙须沟居住,靠妻子程娘子摆烟摊过日子。程宝庆满怀忧愤,但人们不理解他,都叫他疯子。只有程娘子忍辱负重,希望丈夫能等到再出头的日子。
小恶霸冯狗子抢了程娘子的烟。同院的三轮车工人丁四也受到恶霸欺凌。正直的泥瓦匠赵老头为他们打抱不平,无济于事。
不久,丁四的女儿小妞子掉进了脏臭的龙须沟,被淹死了。解放后,龙须沟同北京一起获得了新生。人民政府法办了恶霸流氓黑旋风与冯狗子,治理了龙须沟,龙须沟沿岸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该片描写了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民在旧社会和新社会的不同生活遭遇,歌颂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并使其过上好日子的伟大业绩。
本片在艺术描写上以解放和新生活的来临为界,表现为两种不相同的艺术风格。解放前的生活描写逼真、动人,影片以从容、细致、真实的笔调,表现龙须沟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破败而肮脏的生活环境无言地展示了生活在这儿的人们痛苦的生活。对解放后龙须沟的环境和人们生活的描写,则显得热情洋溢,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在环境的展示和场面气氛的营造上较为出色,体现了导演在将舞台形象转换成电影形象时的艺术追求。
编导:冼群(根据的同名话剧改编)
摄影:
布景设计:俞翼如
作曲:苏民、朱践耳
扮演者 剧中人
于是之 程宝庆
于 蓝 程娘子
张 伐 丁 四
刘 节 二 春
叶 子 丁四嫂
郑 榕 赵老头
陈世温 小妞子
黎 频 王大妈
封 顺 冯狗子
牛犇 二嘎子
原剧创作始末
老舍是1949年12月从美国回来的,次年6月当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刚到新中国,热情高涨。老舍曾经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表示:“我本是个无党派的人。可是,我今天有了派。什么派呢?‘歌德派’。”他开始写了《方珍珠》、《龙须沟》两个剧本。有影响的是《龙须沟》。老舍说:“我就抓住臭沟不放,要达到对人民政府修沟的歌颂。哪怕自己还不成熟,我也要反映它。”反映它总得有生活,而老舍老寒腿,走路不很方便,右手总是执着手杖。他不能常下去,人艺的领导就派林斤澜的差使,要他下去采访。找来素材,拿给老舍。这种方法叫做“三结合”,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林斤澜当了群众和作家之间的桥梁。林斤澜到了北京金鱼池附近的贫民区,就闻到一股臭味。低洼,雨水倒灌,脏东西进屋,人要站在炕上。沟还没建好啊!可是素材还是要“找”。
林斤澜说,老舍写出《龙须沟》后,人艺找在北师大任教的焦菊隐当导演。焦是林斤澜的老师,极有艺术天赋。他觉得《龙须沟》太单薄,不宜演出。人艺一再努力,焦菊隐最后同意说,那就让导演和演员共同丰富这部戏吧。
《人有病,天知否》(陈徒手)中说,《龙须沟》出来后,行内人并不看好,认为直白,政治化。而周恩来认为这恰恰是党所需要的。政权要在城市里扎下根来,光让人们学习社论不行,需要文艺作品帮忙。周恩来直言《龙须沟》帮了他的大忙,希望周扬出来表扬。周扬想给老舍“人民艺术家”称号,但一些解放区过来的作家、理论家不服气,认为老舍刚刚从美国回来,没有参加革命斗争。彭真表态,那就由北京市发吧,《龙须沟》是写北京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