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好人润五》
时间:1996年主创人员
编剧:、蓝荫海导演:
设计:、英姝
演员名单
角色与演员(按出场序)李润五—谭宗尧
小吴—
润五妻—王领
小李—
润五二女儿—
大鲍—
赵师傅—
玛瑞—
护士—李珍
售货员—
老何—仲跻尧
老板—
何嫂—杨桂香
大沿帽—冯远征
大妈—
乐子—
秘书—
润五父亲—
干部—、刘亚军
润五儿子—
润五大女儿—
罗天成—鲍大志
润五姐姐—
老严—
副厂长—
校长—夏立言
调度员—
京京—
工人—尹伟、张兴亚
施工队长—王刚 刘小蓉
小赵—张兴亚
内容简介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洵的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济世救民的善良愿望。最近,人艺上演的话剧《好人润五》,则是歌颂一位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忧天下”、“为天下”、“乐天下”,兢兢业业工作,诚心诚意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李润五同志。李润五同志一生贯穿着一条闪光的主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身居高位,始终保持着“自行车市长”、“面条市长”的“布衣”本色。他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话剧《好人润五》选取了李润五同志在担任东城区长、市长助理和副市长时的几个工作、生活的片断,通过对一件件平凡而又实实在在的事情的描写,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他的思想、品德和节操,从而使一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好人”、“好官”的形象跃然眼前。话剧对润五同志“平等、亲近,没有官气,既是领导,也是朋友”,的性格特点的描写是很充分的,但仔细品味全剧,我们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其人格的力量,更有他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崇高信念和至死不渝的坚强决心。这是“好人”形象的升华。
李润五同志的确是“好人”。要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首先必须做一个具有传统中华民族美德和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的好人。李润五的一生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剧中有一个情节描写了在他担任东城区长时,为了对东城区所有的小学校舍进行改造,委曲求全,协调各方矛盾,费尽了心血。他一想到那些在破旧的校舍里受冻的小学生就坐卧不安。他从不以事难而推诿,从不以善小而不为。剧中还表现了他作为一区之长,即使是普通百姓房屋漏雨,也牵挂在心,并亲自督促修理。真可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中华民族特别讲究人的“自省”与“修身”。要齐家治国,首先必须修身做好人。正如话剧的编导所说:“中国百姓看人很注重人品,即使是领导者也不例外,而且‘好人’这两个字似乎更有分量,它包含了为官的节操。”高尚的人格节操是形成坚强的决心和崇高信念的基础,也是形成先进世界观的逻辑起点。一个人,如果连做人的基本准则都谈不上,还怎么侈谈为人民谋利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呢?一个满脑子充斥着自恋情结的人,当“为天下”与“谋自身”发生矛盾时,又怎会为“天下”而放弃“自身”呢?当前,一些共产党员,一些为官者在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下,逐渐淡忘了自己参加革命时的初衷和人生追求,摒弃了自己的价值理想,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沦为心灵上无家可归的游子,这不能不是一种人生的不幸与悲哀。
李润五同志是一个“好人”,但不是没有党性原则,只讲中庸之道的“好好先生”。相反,他对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剧中有十分生动的一幕:润五同志在检查市容的途中,同两名工作人员在一家餐馆吃面条,这时一位身着制服的工商人员也进了餐馆。这个人大鱼大肉饱餐一顿后分文不付就想离开。李润五当即叫住他,对他这种利用职权白吃白喝的劣行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告诫这位工商人员,做人要有良知,党和人民给了他这身制服,不是用来欺压人民的。责令他如数交付了餐费。店主担心遭报复,润五同志便给了店主一张名片,并说如遭报复就打电话给他。李润五同志就是这样以他一身的浩然正气,在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上都表现出了坚定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人格,散发出共产党人高风亮节的芳香。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经历着腐败与反腐败的严峻考验,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胜利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考验并不亚于战争年代的生死考验。时下,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金钱物欲的吸引和声色犬马的诱惑,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甚至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对这些人,李润五同志是一面绝好的镜子。
李润五同志是“好人”,但他绝不是一个超阶级的“好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官。他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愁和痛苦。剧中司机回忆润五去世前驱车送他回家的情形:在途中润五不断地吸着氧,司机再三请示希望能送他上医院,可润五总是回答说,等忙过这一段吧。谁知他就此离去了。他是强忍自己的痛苦,用生命履行了“就是只剩下一口气,也得为党和人民尽力”的庄严承诺。润五同志的住房很拥挤,女儿要结婚,希望爸爸找机关借一间房子,可润五同志说什么也不答应,女儿难过得哭了。是润五同志借不到房子吗?不是。是他不爱自己的亲人吗?也不是。而是他心里装着党的事业,装着人民的冷暖,惟独没有自己,没有自己的私利。他对人民的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超越了亲情血缘,乃至自己的生命。人的性格“以天地为炉,造化为工”,带有很强的自发性色彩,而决心和信念则是出于人的本质,出于自觉的理性。人的性格只是朴素的价值行为准则,而决心和信念则是出于世界观层面上的理性认识。私有制社会的清官“忧天下”、“为天下”的自发行为,因受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不能贯彻到底,而作为共产党员的李润五同志“忧天下”、“为天下”的决心和信念,则是建立在科学地把握历史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为人民谋利益不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自觉的阶级意识,它既不是封建士大夫清官和慈善家们的善行,更不是寻求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和践行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剧的最后,突出地表现了润五同志这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北京市液化气厂的煤源不足向他告急时,他忧心如焚,因为这关系到北京市千家万户生火做饭的大问题。他带着重病亲自到外地调煤,在液化气厂日夜值班帮助排除险情……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孜孜以求、鞠躬尽瘁、无怨无悔,正如伟大的鲁迅先生所说,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润五同志匆匆地走了,正如在剧中他女儿的道白:虽说父亲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万贯家财,但给他们留下了那么多朋友,这么好的精神。这比什么都宝贵。润五同志匆匆地走了,留下了他来不及酬现的振兴发展北京工业的宏伟蓝图,留下了永远镌刻在人民心灵上的公仆精神。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他,把他搬上舞台歌颂他,谁能说在他追求“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旅程中,没有获得最大的欢乐呢?谁又能说他没有在人民之中获得永生呢?这不是值得每一个正在探求人生终极价值的人深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