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特点
两幕歌剧,是受威尼斯双年展委托而谱曲的第一部室内歌剧以单纯人性的堕落为主题的歌剧,脚本由迈凡韦派帕据亨利詹姆斯同名故事撰写,1954年9月14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歌剧院首次公演。同年又在伦敦首演。这部作品因结构紧密而深受赞扬,全剧场景都由一段依据十二音列技术写成的前奏曲前导,这些音列盘桓而上,有如螺丝的旋转。音乐部分只需十二个演奏者,外加第十三位演奏者担任钢琴与钟琴部分。
这部作品的序幕,先由男高音旁白说明,故事其实是一位漂亮的年轻女家庭教师的手记。她原是乡下牧师的女儿,在伦敦受一位英俊的年轻绅士委托而工作,她着迷于绅士的魅力,绅士让女教师负责两个亲戚家孤儿的学习。两位孤儿饱受两个恶魔――一位已死的马车夫昆特及前女教师的折磨、惊扰与迫害。
剧情介绍
第一幕,第一景,主题:旅行。描写女教师坐马车前来工作。第二景,“欢迎”。两个孩子米莱斯和弗洛拉欢迎女教师。
第三景,“信”。管家格罗丝夫人送给女教师一封信,两人一致认为不应公开这封信的内容。因为这是大孩子米莱斯被学校退学处分的信,
第四景“塔”,夏天黄昏的庭院。女教师在院内散步,自从她来到这里一次都未能见到绅士。突然见塔上站着一个男人,以为是绅士,仔细一看是一个陌生男人――以前仆人昆特(已死的马车夫)的幽灵,瞬间觉得非常恐怖。
第五景“窗”。女教师和孩们子玩骑木马游戏,忽然昆特的幽灵又在窗前出现,女教师向他凝视,他就消失了。格罗丝夫人告诉女教师,昆特与原来的女教师相爱,昆特溺爱米莱斯,而原来的女教师溺爱弗洛拉。后来昆特在一个冬天摔破了头而死亡,女教师吉塞尔也离开了这个家,听说她自杀了。
第六景“上课”。米莱斯正在学拉丁语,突然唱起奇怪的歌(马罗、马罗,我觉得走进森林,比当不幸的顽童好),女教师从这首歌想到昆特对米莱斯的影响很大。
第七景“湖”。女教师与弗洛拉在湖边散步,突然吉塞尔的幽灵在湖的那一边出现。女教师拉弗洛拉说,我们赶快去找米莱斯,她担心,她可能救不了这两个孩子。
第八景“夜”。昆特在塔上喊米莱斯,想把他引向邪恶的世界,湖边的吉塞尔也在拉拢弗洛拉。女教师和女管家发现孩子不在卧房,急忙出屋寻找,幽灵立刻消失,女教师问米莱斯在干什么,米莱斯说,我不告诉你,我是一个坏孩子。
第二幕,第一景,“对话与对白”。吉塞尔与昆特两个幽灵同时出现,两人争执,最后还是手拉手决心要一起把孩子拉到自己身边。
第二景“镜子”。女管家带着两个孩子上教堂,米莱斯问女教师,我什么时候能回学校?女教师问他,像现在这样不幸福吗? 米莱斯说,我需要同年龄的男朋友,女教师体会到一种挑战,她自言自语:“我该离开这个家了。”
第三景,“吉塞尔小姐”。女教师一进屋就见吉塞尔的幽灵坐在椅子上,吉塞尔唱着:“我的悲剧从这里开始,现在我要从这里开始报仇,我在这里等孩子。”女教师不客气地赶走了幽灵,马上想到应该给绅士写信,把这里的真实情况告诉他。
第四景,“卧房”。米莱斯在床上又唱“马罗、马罗”。他对走进来的女教师说,你知道了我们的事情,接着传来昆特的声音“米莱斯我在这里。”女教师追问米莱斯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并表示可以帮助他。米莱斯突然大叫,一阵风吹熄了蜡烛。
第五景,“昆特”。昆特命令米莱斯偷走了女教师的信。
第六景,“钢琴”。米莱斯弹钢琴,女教师帮他翻谱,因看管弗洛拉的女管家打瞌睡,弗洛拉乘机偷偷跑走,女教师和管家一起去找。
第七景,“弗洛拉”。弗洛拉站在湖边,对着吉塞尔的幽灵大叫,老师什么事都要监视,我讨厌你,然后哭起来。女教师陷入绝望,觉得自己的努力一败涂地。
第八景,“米莱斯”。管家和弗洛拉穿着旅行装,管家告诉女教师,她决定把这孩子带交给他的监护人。女教师这才发觉信根本没寄出,她问米莱斯,信是不是你偷走的。这时昆特出现在塔上,他说,米莱斯你不要背叛我。米莱斯在女教师感召下,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行为,冲着昆特高喊“你是魔鬼”,然后倒在女教师怀里。昆特承认了自己失败,然后消失。这时胜利的女教师发现米莱斯在自己怀里,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