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②

  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场馆介绍:坐落在伦敦弓箭大街的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因这里曾有历史悠久的科文特修道院及水果市场,并得到皇家敕许而创建,故有此名。歌剧院由约翰·里奇建造,他拥有查尔斯二世特许的建造一座歌剧院的授权书。歌剧院建于1732年,落成时首演的剧目为康格里夫的《世界方式》和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佩普施的《乞丐歌剧》。1734 年至1737年间,亨德尔曾在此上演其许多歌剧与神剧,他的神剧《弥塞亚》即在此作首次公演。
  由于剧院的土地是向贝德福德公爵租来的,剧场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个被称为“贝德福德包厢”的私人包厢,该包厢从不向公众售票,后台入口旁还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私人入口。
  后来由于大作曲家亨德尔的歌剧《阿尔西那》、《塞墨勒》及几个清唱剧在该剧院首演而声誉鹊起。这一时期剧院更多的演出还是以戏剧为主,但因当时许多著名演员都曾在这里演出而名声大振。18世纪末,这里是英国演出轻歌剧的主要场所,大量优秀剧目在这里上演。1789年,英国国王剧院被焚毁,其剧团迁至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 1808年9月19日,科文特花园剧院也被焚毁,新剧院的重建花了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剧院重新开张后,当上演安恩的歌剧《阿达克塞克斯》时,因歌剧院废除过去的减价办法,引发了剧院历史上著名的票价骚乱,(据说是因为剧院经理邀请了一些出场费极为昂贵的演员来演出的缘故而票价上涨),引起公众吵闹了两个月之久,剧院方面尽管损失惨重,却成功地实现了剧院的民主化,使票价回落到原先的水平。
  1826年,德国作曲家韦伯担任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音乐监督。同年4月他的歌剧《自由射手》及《奥伯隆》歌剧,则在此作世界性的首次公演。并获取极大成功。由于19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风行并垄断欧洲歌剧舞台,1847年,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改名“皇家意大利歌剧院”,从此剧院开始专门上演歌剧。
  1856年3月5日夜,又一场大火使剧院再次化为废墟,现在的剧院是花费了两年时间,由爱德华·巴里设计建造的。巴里出身于建筑世家,父亲是议会大厦的设计者,叔父是钟楼大桥的建筑师。巴里没有像其先辈那样采用南北朝向的造法,将剧院造成了东西朝向,而且在周围空地上又建造了一座专门用于音乐会演出的弗洛尔大厅。此后,剧院虽几经修缮,但始终保持着以深红和金色为主调的色彩,维多利亚女王的画像俯瞰着拱门,由天使手擎的灯火环绕着剧院。科文特花园剧院是英国歌剧文化的中心,几乎所有重要歌剧在英国的首场演出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托斯卡》、《蝴蝶夫人》等等。
  现在的剧院是1858年重新建造的,同年5月15日剧院以首演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的歌剧《清教徒》而再度开放。1892年又首演了德国大作曲家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同年正式定名为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
  1900年至1914年间,歌剧院的艺术水准明显下降。虽然在1908年曾演出瓦格纳的一些作品,但1905年莱奥尼的《神谕》首次公演,1910年比彻姆督导下演出的《艾雷克塔》、《乡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不算是高水准的演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歌剧院遭到关闭,被用作政府的仓库。1919年,歌剧院被比彻姆父子买下,并重新开始演出。1920年夏,这对父子遇到严重经济危机,歌剧团归入英国民族歌剧团,1922—1924年,英国民族歌剧院占据着科文特花园,但其后,剧院理事会决定重新开设国际演出季,拒绝民族歌剧院继续使用这座剧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39-1945年期间),科文特花园又变成了一座舞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立志恢复歌剧院的人士组织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基金会,此后,歌剧院又得以恢复1946年起,奥地利指挥家、作曲家兰克尔被任命为剧院的音乐指导。由于卡尔·兰克尔得力的领导和进步的主张,剧院设立了“艺术评论会”,从而开始得到国家的财政援助。这时剧院设有歌剧团和芭蕾舞团,它们分别在1957年和1969年被命名为皇家芭蕾舞团和皇家歌剧团。
  从1945到 1975年的30年中,这里上演了近4000部歌剧,并采用了全部用原文演唱的方式,这已成为该院的一大特点。
  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进入20世纪后,这里上演了近4000部歌剧,并采用了全部用原文演唱的方式,这已成为该院的一大特点。这期间歌剧院主要的指挥是1924— 1939年的沃尔特和比彻姆。1946—1951年卡尔·兰克尔任该剧院的音乐指导。1955—1958年库贝利克继任。1961—1971年由索尔蒂继任,1971年起,科林·戴维斯接任剧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由于戴维斯任职期间功绩斐然,除他在1965年受封不列颠帝国三级勋位外,1980年又受封为骑士。剧院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了黄金时期。 1944—1970年间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的主管是戴维·韦伯斯特爵士,后由约翰·图利爵士继任。
  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有2250个座位,拥有一个管弦乐团和一个合唱团专属团员, 管弦乐团共有106名。该剧院优先起用本国人士。除指挥和主要演员外,其余的清一色是英国的演唱者。从1986年秋天的乐季开始,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迈入新的体制,从该年9月起,由杰夫利·泰特接任首席指挥。1987年秋天,海丁克就任音乐监督的职位,他将和杜利与泰特以三头马车并列齐驱的方式领导着皇家歌剧院。此时科文特花园是皇家歌剧院和皇家芭蕾舞团共有的领地,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为您推荐

歌剧中的演唱技巧

     (一)“假音高唱”的理论技巧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震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唱出优美的假..

歌剧中的高音演唱艺术特征

     (一)歌唱共鸣的艺术体现   若想使得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歌唱时,主要利用的是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中国民族歌剧的题材研究

  中国民族歌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作曲家通过学习欧洲国家的创作经验,结合中国民族当下的题材,真实反应出中国的现实生活,以激励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歌剧采用国内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歌剧的音乐艺术特点

中国民族歌剧的表现及未来发展道路的简述

  中国民族歌剧在音乐上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它的音乐体现在对于不同歌剧采用不同结构类型的唱段,通过演员的表演、延长来塑造出人物形象,以推动剧中的剧情发展。因此,一名专业的歌剧演员应当具有专业的演唱技巧,以及丰富的..

《爱的甘醇》故事简介与其中的喜歌剧特色

  (一)故事简介   在19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里,既美丽又有钱的阿蒂娜是村中很多男子追求的对象,男主人公“奈莫利诺”就是其中的一位。对另一方要求很高的阿蒂娜虽然也对奈莫利诺有好感但是对方却只是一个穷小子,于..

歌剧合唱的发展

  (一)古代希腊悲剧中的合唱   古希腊人在日常的敬神仪式中广泛使用音乐,如合唱形式的太阳神颂歌、酒神颂歌等。公元前6世纪,在酒神节上演唱的酒神颂歌开始增加了戏剧表演的成分,出现了一种融戏剧、诗歌、音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