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苏萨宁》(为沙皇献身)
五幕歌剧,罗森编剧,格林卡谱曲,1836年12月9日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首演前的彩排时,尼可莱一世莅临观赏。由于他的命令,把剧名改称《献给沙皇的生命》,但苏联政府又使它恢复原名。
这部歌剧是俄国民族音乐创始人格林卡开始开拓国民主义道路的最早作品,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格林卡以前的俄罗斯音乐,如果除去俄国正教的音乐和民谣,几乎看不到俄罗斯色彩。以歌剧为中心的艺术音乐,不是意大利作曲家的作品,就是以意大利风格或手法写作的俄国作曲家作品。
而格林卡开始作曲活动的时代,就是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自由主义与国民主义时代。在俄国,由朱可夫斯基、普希金和果戈尔等人,逐渐在开始推动国民文学运动。格林卡本人也和这些文学家交往,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努力成为真正俄国民族艺术的创造者之一。
在《伊凡·苏沙宁》一剧中,格林卡虽然仍承袭意大利歌剧的样式,却丰富地创作出俄国民谣特色浓厚的旋律。同属南斯拉夫民族的波兰人音乐要素,在这部歌剧中也担当了重要任务。俄国和波兰的民族音乐的相互对比,使戏剧的更具艺术效果。此剧是和他的另一部歌剧《卢斯郎和鲁蜜拉》,成为奠定俄国民族歌剧的重要基石。
1834年因父亲过世,从意大利与德国之旅归国的格林卡,决定谱写民族题材的歌剧。次年春天,在诗人朱可夫斯基的建议下,着手写作《伊凡·苏沙宁》。不过,同一个题材早就由意大利人卡沃斯(1775—1840)写成歌剧,在1815年于彼得堡上演过。但那是在台词之间加入合唱,用18世纪俄国音乐喜剧的样式作成的,算不上是正式的歌剧。
格林卡这出歌剧,以英雄伊凡·苏萨宁为题材,描述苏萨宁自波兰人手中,解救沙皇的故事。新鲜的音乐、洋溢着的爱国情操,并一面采用俄国波兰民谣旋律,一面运用意大利的抒情调为媒介,公演时获得巨大的成功与赞誉。
剧中人物:
苏萨宁 农民 男低音
安东妮达 其女 女高音
瓦尼亚 其义子 女低音
索比宁 安东妮达未婚夫 男高音
波兰警官 男中音
西基丝蒙 波兰王 男低音
波兰使者、波兰绅士、波兰妇女、农民、俄国士兵等。
故事发生于1612年,地点在俄国和波兰。
剧情介绍:
序曲是用附序奏的奏鸣曲式写成。在沉重的序奏后由双簧管独奏的旋律,是序幕三重唱中瓦尼亚所唱的曲调。主合其中活泼的第一主题,取自第三幕终幕的农民合唱;快活的第二主题是第三幕中瓦尼亚的歌曲。
第一幕德姆宁村的街道
为了要击退占领俄国大半领土的波兰军,俄国各地组织了义勇军,这时有一队义勇军经过这个村庄。欢迎士兵们的农民,高唱出对波兰军宣战的合唱:“我们的祖国俄罗斯”,这是用俄国民谣写成的,旋律有浓厚的俄罗斯色彩。
单独留下的农夫苏沙宁的女儿安冬妮达,因婚礼已近,很高兴地唱出咏叹调:“啊,我的原野呵”。
这时,苏沙宁和农民们一起回来,说在这祖国被敌人蹂躏的时刻,实在不适宜举行什么婚礼。接着,女儿的未婚夫索比宁坐在小船上和一群民兵一齐到来,并向大家问好。他前来夸耀自己赶走了前来侵略的波兰人,唱《没有新郎是空手到未婚妻身边》。这段咏叹调是用拿破仑战争时代的俄国军歌曲调谱成的。
接着米宁和波夏斯基大公就站起来说,目前正在各地招募义勇兵,准备开往莫斯科。
大伙儿高喊着,如同莫斯科已经从敌人手中夺回那样。但苏萨宁却冷静地说,敌人已经把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团团包围住,婚礼必须等到祖国真的完全拯救后才举行。可是索比宁说,我已经等太久了,马上让我们结婚吧!我们举行完婚礼就随义勇军一起进军莫斯科,
于是大伙儿马上唱出婚礼之歌,异口同声地表示希望畅饮蜜酒。在合唱中,人们盼望胜利之日能早一点来到。
第二幕波兰古城内西基丝蒙宝座前的大厅
这里除波兰国王外,还聚集了许多士兵,在这舞会中不断展现出雄壮的合唱和芭蕾舞。这时从波兰舞曲和合唱开始,然后接连演奏出科拉克维克舞和圆舞曲,呈现出波兰音乐的各种要素。
贵族们在上述的合唱中,快活地表示,要到俄国夺取珠宝和毛皮。当华丽舞蹈正表演时,使者跑来报告说,整个俄国为对付波兰军都挺立起来了。有一名米宁的农夫居然变成指挥官,击破日耳曼骑士团,波兰军正在莫斯科坚守城池。于是骑士们就激动地高喊着,现在正是勇赴沙场的时刻;而贵族则以合唱喊叫说,俄国是我们的。
第三幕农民苏萨宁的农庄上
幼年时成为孤儿的瓦尼亚,被苏萨宁收养为养子。这时他唱着咏叹调:“雏鸟的母鸟被杀了”,然后对养父表达感恩之情,这旋律在序曲中已经出现过。
苏萨宁出现后,告诉他米宁已经来到,现在扎营在森林中的工商地区。而且鼓励他,长大后也要为国战斗,接着就一齐唱出忠于祖国的歌曲。
农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为一对新人的婚宴忙碌着,苏萨宁则向大家表示谢意,希望大伙儿共享今晚的佳肴美酒。农夫们走后,苏萨宁对女儿和索比宁叮咛说,你们必须相敬如宾,和睦相处。加入瓦尼亚后,成为优美的四重唱。
当索比宁去邀请亲戚、安东妮达在整理餐桌时,突然有一群波兰兵冲进来,威胁他们说出米宁的军营在那里。苏萨宁说:“我不知道”,但对方立刻用剑顶住他胸口。由于不得要领,波兰人自己密商起来了。苏萨宁立刻利用这机会小声命令瓦尼亚说,我把他们引入森林里,你快去通知米宁的军队,到那里把敌人歼灭。
接着,波兰人就拿出一包金币要收买他。苏萨宁就表示愿意带路,他对哭泣着劝他不要前往的女儿说:婚礼即使没有我,也照样举行;希望好好养育未来的孙子”,说完就和波兰人离去。当女儿紧追不舍时,波兰人把她强制拆开,她就无奈地伏在长椅上哭泣。
朋友们又回到这告别的宴会上,对哭泣的安东妮达说,这又不是永别,何必伤心。安冬妮达就把父亲被波兰人带走的经过说了出来。她的女友们为了安慰她,唱出了祝婚之歌:《春天的甘霖注满牧场》,这是朴素的民谣曲调。安冬妮达的心情稍许恢复后,也跟着唱和,这就是浪漫曲《朋友们,我不再悲叹》。
索比宁带着亲戚们回来,知道事件经过后,很愤慨地和农民同胞们高唱出同仇敌忾的合唱,强有力地表示和敌人势不两立的决心。
第四幕
第一场 森林中附属修道院的工商地区
深夜瓦尼亚找到米宁的驻地,不论瓦尼亚在门上用力敲打多久,因为是在深夜,都没有回应。他很气馁地唱出咏叹调:《为什么我不是勇士?》最后好不容易惊醒过来的士兵立刻敲响警钟,拿起武器,向森林进发。
第二场 被大雪掩盖住,找不到道路的森林深处。
苏萨宁带领的波兰人,经过冰天雪地,原来他不是带他们去沙皇那儿,却是走上了一条歧路。深夜,疲惫不堪的波兰人问苏萨宁是否迷路了,但苏萨宁却肯定地答说绝对没有错,然后大家就在这里休息片刻。这时他独自静静地唱出颇为感人的咏叹调:《我的黎明哦,请快来》。他已觉悟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对女儿和养子告别后,就裹着皮外套睡着了。
大风雪开始来袭,波兰人惊醒。把苏萨宁摇醒后怒斥他说:你是故意把我们引入这深山里的吧? 苏萨宁看到东方已发白,就高喊着,这里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祖国得救了!波兰人一气,马上把他杀了。这时索比宁等人马已经赶来,开始向敌人发动攻击。
第五幕:克里姆林宫
在一场庆祝典礼中,新的沙皇来到莫斯科。他赞扬安东妮达和她的丈夫索比宁和她的义弟瓦尼亚的爱国行为。同时他也痛悼英雄苏萨宁之死。最后国人同声高唱赞颂沙皇之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