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韩王之玺玉印②

  【名称】:明之玺玉印
  【类别】:玉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明代托名楚汉之际或汉初封王玺印之作。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2.3×2.3cm,通高2.65cm。
  青玉质地,辟邪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韩王之玺”四字。印钮琢辟邪神兽,独角巨目,扭首睥睨,两前足踞地,身背后向下倾斜,借势于印材。
  印文中的“韩王”本为楚汉之际或汉初的封王,其时有三人得此封号。最初,项梁借名立诸王,燕、齐、赵、魏皆已立王,唯韩落后,于是立韩公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后项羽杀之。在楚汉相争的战乱年代,项羽所立诸王均徒具其名,随着征战忽东忽西,实际皆未立足稳定。汉王刘邦定三秦、并关中,将东出击楚,于是项羽又以吴令郑昌为韩王拒汉。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使韩襄王孙信破郑昌于阳城,以信为韩王(称韩王信)。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被楚打败,孙信一度降楚,后得逃走复归汉,汉仍以他为韩王,从高祖定天下。汉王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徙韩王信于太原。此时,匈奴冒顿兵力强大,骑兵三四十万,夺取黄河以南地。七年(公元前200年)秋,匈奴进军围困马邑,而此时汉廷也发兵来救,怀疑韩王信谴使求和于匈奴是有二心,使人责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高祖亲自率军进击,破信军于铜鞮,信逃入匈奴部族。汉军轻进被围,成“平城之围”,后双方议和罢兵。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信与汉军再战身亡。

为您推荐

玉瓒②

  yù zàn   1.圭瓒。古代礼器。为玉柄金勺,祼祭时用以酌香酒。《诗·小雅·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毛 传:“玉瓒,圭瓒也。” 郑玄 笺:“圭瓒之状,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金为外,朱中央矣。” 孔颖达 疏:“瓒者,器名,..

西汉玉辟邪②

  这件玉辟邪出土于西汉元帝的渭陵。高5.4厘米,长7厘米。白玉质,局部亦有原玉璞中的黄褐色沁。器圆雕,形作一昂首前视,张口露齿,头有双角,口下有羊须,腹饰羽翅,长曲尾拖地,四爪足巨兽,身饰平行阴线和小圆圈纹,呈挺胸的半伏半立..

汉新成甲玉印②

  【名称】 汉新成甲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汉代   【文物原属】 汉代私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2.3×2.3cm,通高1.9cm。   白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

清白玉龙首带钩②

西汉高足和田青黄玉杯②

  【年代】:西汉   【尺寸】:高11.7厘米   【出土地】: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出土   【收藏地】: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玉质与玉色】:和田青黄玉,经营透明,细腻滋润,局部有天然纹理及土沁斑   【特征】:圆筒形,..

青玉绞活环手镯②

  这件玉镯为青玉,略带浅灰色,透亮光滑,经过高超工艺的打磨,玲珑剔透,玻璃感极强。因为它是同一块整玉雕琢而成,不是高手很难成功。这只玉镯由三根玉绳扭作麻花状,彼此相连相依,但又各自独立,丝丝入扣,活动自如。戴在手腕上,只..

清雕白玉福字牌②

  清代的玉器其实是非常精美的,主要反映在用料精细、做工考究、文饰精美而有内涵。我们看这件福字挂件,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玩物,但是选用了上好的和田白玉,雕工一丝不苟,整体浑然天成,字体轮廓的勾边非常仔细,线条流畅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