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龙形玉佩②

  玉器“百家”
  时期,随着礼制的崩溃,思想观念的解放,“”的兴起,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玉器的生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玉的使用范围扩大,佩玉等生活用器增多而礼器比重减少;玉质优良,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仔玉;琢玉技艺精湛,纹饰多样而多变,线条流畅,出现了金属细工与玉作的结合,即“”;作为神瑞动物之首的龙的形像占有突出地位。
   戏舞云龙
  这两件玉佩系完全相同的一对,均用黄色和田玉制成。玉佩通体扁平,镂空透雕,有廓,龙体造型奇特,作盘旋游动状。龙回首上昂,目小而传神,口微张似吟鸣之态。躯体硕壮,龙身躬起,呈“S”形并与龙足或脊鳍部分构成若干小“S”形的多重组合,给人以律动感。周身雕饰谷纹,似粒粒珍珠随龙舞动,仿佛两只小黄龙在云中翻腾嬉戏。
  双龙相对,长嘶起舞,活灵活现,可算是玉佩中的上佳之品。
   说明
  这件战国玉佩长10.9厘米,宽4.6厘米,厚0.1——0.2厘米,重15克。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侵蚀处呈灰黄色。虎头,尖耳,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下唇内勾,弓背。腹部垂圆,尾部上前折。前后各一足,足有肘毛。背部和面部各有一系孔。浅雕阳纹和阴线,边缘主要饰一条丝束纹或扭丝纹。上半身饰似虎皮斑纹、条纹、节片纹,头及腹部饰似云纹的蚕纹。造型奇特,纹饰华丽。
  尺寸
  高5.5cm;宽13.7cm
  估价
  50万-60万元
  简介
  玉料青白色,局部鸡骨白沁。体扁,器呈“S”状,两面纹饰相同。龙小头,张口回首,鼻部有上卷的阴刻旋纹,头顶翘角,身躯饰卷云纹,颈内侧各凸雕一小神鸟。龙身躯中部镂雕一兽头,双角弯曲。器表有明显的拉锯痕,中部有一孔,可穿绳。
  “S”形玉龙流行于战国,皆龙首蛇身,无爪,与汉以后流行的四足龙不同。

为您推荐

战国絑玉印②

  【名称】 战国絑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私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1.6×1.6cm,通高1.3cm。   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

战国荟信鉩玉印②

  【名称】 战国荟信鉩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私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2.2×2.2cm,通高1.7cm。   战国时期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面有..

战国龙凤玉佩②

  这件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长10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玉呈土白色,色泽淡雅,平面双雕。图案以龙为主体,龙在上,凤在下,龙凤连体呈“~”形,龙为腾跃状,卷唇,角竖起,龙头上有线刻的眼、唇、须等。颈部有一小孔。凤冠直立,英颈回..

战国玉勾云纹灯②

战国谷纹卷龙佩②

  龙形玉佩,春秋以前较常见。龙体大多较宽,卷曲程度较小,因而龙的形态就显得憨厚古朴;春秋以后的龙形玉佩,其制作技艺和形态都与春秋前有较大的不同,这件战国早期墓葬出土的(湖北随州曾乙侯墓)透雕双龙玉佩,龙体明显较窄,卷曲..

战国中期组玉佩②

  这组玉佩于1978年山东省曲阜县鲁国故城乙组5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环径5.2厘米龙形饰长1 0.7厘米通长31厘米。由茶褐色玉环,玉鼓形管、玉扁圆形珠、玉圆柱形管和玉夔龙形饰等共11件玉..

战国雕青玉带束②

  战国时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高峰,此一时期玉器的主要特点是:①玉质优良。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籽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中小贵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价格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远之地的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