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战国絑玉印
【类别】 玉器、
【年代】 战国
【文物原属】 战国时期私印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
【简介】
印面1.6×1.6cm,通高1.3cm。
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起横读“絑”二字。此印玉色青白,光泽素淡雅致,材质温润细腻,琢造极为工整。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有差别,但无疑均已成熟,表现在玺印上的印文同样如此。此时的印面从文字布局看,更注重单个的文字结构,整体上不如汉代规整标准。细观单独的印文,工整紧凑,引人注目,若从印面通观,似显分散。当时入印的文字与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文字仍不分,少有特定的某种印文或美术式的变体。战国玺印的印面广泛采用边框,宽阔的边框往往与纤细的阳文相配,而阴文则多增加复栏。这些组合的出现,说明在印文不变形的前提下当时已考虑到印面整体布局的修饰。后人摹刻战国玺印,往往以印文相互配合来整合印面,忽视了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作品并不具备战国玺印真实的历史风貌。
为您推荐
这件战国时期龙凤玉佩,长10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玉呈土白色,色泽淡雅,平面双雕。图案以龙为主体,龙在上,凤在下,龙凤连体呈“~”形,龙为腾跃状,卷唇,角竖起,龙头上有线刻的眼、唇、须等。颈部有一小孔。凤冠直立,英颈回..
【名称】:战国玉勾云纹灯
【类别】:玉器
【年代】:战国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2.8cm,盘径10.2cm,足径5.9cm。
灯白玉质,有赭色沁。灯盘中心凸..
龙形玉佩,春秋以前较常见。龙体大多较宽,卷曲程度较小,因而龙的形态就显得憨厚古朴;春秋以后的龙形玉佩,其制作技艺和形态都与春秋前有较大的不同,这件战国早期墓葬出土的(湖北随州曾乙侯墓)透雕双龙玉佩,龙体明显较窄,卷曲..
战国时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高峰,此一时期玉器的主要特点是:①玉质优良。战国时期王侯用玉多使用和田籽玉,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青白色较多,偶见白玉。中小贵族均用地方玉材,是一些价格较低的本地或相距不远之地的美石..
这件八节铁芯龙虎合体玉带钩,带长19.5厘米、钩头宽1.6厘米、钩尾宽4厘米,厚1.2厘米,清白玉,由8块玉组成。背部弯拱,龙虎合体,通体圆雕,首尾两节镂出圆銎,中间6节有圆孔贯通,用一根铁条串连。钩尾为虎头,由一块玉雕成,宽扁的..
战国中期玉透雕三龙环形饰,直径6.4厘米。这块玉器呈黄褐色,半透明。体形扁圆,镂雕而成。两面文饰相同。中央一环,内外边缘雕琢突弦纹轮廓周线。环的表面刻细密的綯索。环外雕镂三条姿态相同的龙,皆作顺时针方向爬行,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