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玉器②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可谓春秋早期玉器的一大特色。
  春秋中期以后,这种繁密的阴刻装饰线纹逐渐变得稀疏,并多以较宽的斜刀进行雕琢。到了晚期,线刻工艺逐渐减少,代之而兴的是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的盛行。如山西太原金胜村晋卿赵氏墓的玉磺、玉佩等,不但工艺精细,琢磨光润,而且由于采用了浅浮雕的工艺技法和更加抽象简化的龙纹图案,所以使繁密的画面,通过高低起伏和有序的布局,更富有一种寓意深远的立体效果,增加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在春秋时期流行的寄生于造型内的繁密且抽象的龙纹装饰,随着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观念的改变,逐渐消失。正如吴棠海先生在《认识古玉》中所说: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盛行的胆龙纹眼睛退化,解体成云、谷相杂纹,并逐渐发展为谷纹、蒲纹、乳钉纹等工整规律的几何纹样。这里我们暂不讨论战国玉器中常见的云纹、谷纹是否是由春秋时的龙纹演变而来,只是可以肯定地说,春秋玉器画面上盛行装饰的繁密细小的龙纹图样,在战国时已不可出现(特别是在战国中期以后)。尽管目前战国墓中仍有类似玉器,笔者认为,它应是春秋时期(或战国早期)的遗物。因为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和缩写,所以,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意识观念的改变,其风格也必定会推陈出新。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时尚,必定会产生造就不同的艺术风格。玉器如此,其它工艺美术品亦如此。

为您推荐

春秋笔法②

  【成语解释】   春秋笔法 chūn qiū bǐ fá   成语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天国春秋②

  《天国春秋》   中国话剧作品。阳翰笙的代表作。创作于1941年9月,由中华艺剧社首演,应云卫导演,耿震、舒绣文、项摇籽钪餮荩鹎苛曳聪臁    《天国春秋》为6幕历史剧。反映1856年太平天国的“杨韦事件”,..

春秋人首蛇身玉饰②

  【名称】:春秋人首蛇身玉饰   【类别】:玉器   【年代】:春秋   【文物原属】:黄君孟夫妇合葬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1983年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简介】:   ..

春秋黄玉云纹环②

春秋玛瑙觿②

  玛瑙呈乳白色,半透明状。两件器形相同,长8.5、宽1.5厘米。体形修长,似龙状。头部突出一角。曲体尖尾,身体中部钻一穿孔,以供系佩。与此二器的质地与器形完全相同的,是于1972年5月山东临淄郎家庄一号东周墓出土的12件玛瑙..

春秋玉器②

  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

隋唐玉器②

  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此时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与观念。这也反映在玉文化的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