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汉代黄玉猪
【类别】 玉器
【年代】 汉代
【文物原属】 原海州网瞳庄西汉夫妇葬墓陪葬品
【文物现状】 1964年出土于海州网瞳庄一幢西汉夫妇葬墓男棺。现藏。
【简介】
黄玉质地,长12厘米,宽2.5厘米,高2.9厘米,玉件雕成卧状,猪尾部有一小孔。
属和田黄玉,玉质精纯,雕刻精美,沁色鲜明,极为罕见。用阴线雕刻手法,把猪嘴刻画的非常柔和逼真。面部表情温和,双眼炯炯有神,令人十分喜爱。用浅浮雕简单几条线,刻画出猪的腿部四肢,看起来非常生动、沉稳、肥实、力道十足。整个猪造型布局均匀,线条简洁而流畅,刀法娴熟,琢磨极好。雕刻工艺具有典型的“汉八刀”风格。是艺术中的精品。
黄玉属玉中极品,鸡油黄色更为罕见,是目前国内惟一发现的汉代黄玉猪,因此仅靠市场价格并不能体现其价值。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玉器研究会会长等职务的杨伯达,曾想用故宫博物院馆藏精品钧窑瓷器交换黄玉猪,精品均窑瓷器的市场价高达千万元,黄玉猪的价值可窥见一斑。
【相关资料】
猪的象征
猪在远古以至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具有特定的意义。不仅如此,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猪还具有一种神圣及权力象征的意义。玉猪俗称握猪,在东汉十分流行。据《抱朴子》书中:“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不腐”。握猪的原因是指猪能生子,代表财富,越生越多,家家发财,死者手中握有财,后代子孙必富贵。握猪在随葬品中不仅具有显示财富的象征,而且还具有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作用,即便如此,不同身份的人贵贱贫富不同,随葬礼品的多寡和握猪质地粗精仍然十分悬殊。
为您推荐
【年代】:清代
【尺寸】:长13.8厘米,通耳宽10.8厘米,高4.8厘米
【玉色】:栗黄色玉,局部有棕褐色瑕斑
【特征】:椭圆体,腹较深,椭圆形圈足。通体光素无纹,但打磨抛光精细,充分体现了玉质的细腻温润,尤其是色泽柔和..
【名称】清兽纹黄玉扁瓶
【类别】玉石器
【年代】清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通高18.5厘米,口径和足径皆为6.6—4.4厘米
兽纹黄玉扁瓶,体略扁,长方..
【名称】:清黄玉佛手花插
【类别】:玉器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16.3cm,口径8.2×4.5cm,足径5.2×5cm。
花插为黄玉制作,质地极佳,滢..
男,1957年8月生,成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2010年4月以前为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1975年下乡务农。1977年考入成都大学中..
黄 玉三阳开泰双连盖瓶,清乾隆,通高10.8cm,宽17.5cm。清宫旧藏。 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3只羊,两 大一小,小羊立于..
黄 玉三羊尊,清,高14.2cm,口径7.6cm,底径6.8cm。 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 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