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耳青铜扁足鼎②

  名称
  中文名称: 龙虎耳青铜扁足鼎
  英文名称: Flat-legged bronze ding with dragon-and-tiger shaped handle
  介绍
  造型装饰均别致的商代炊具这是一件造型和装饰都很别致的商代炊具,于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鼎口方唇斜沿,沿上有直立的双耳,耳外侧左右各有一龙纹,耳上各卧一只凸目吊睛的猛虎,作张口露齿、卷尾拱背、卧伏欲起之状。虎身饰云纹,虎尾饰鳞片纹,鼎腹圆而浅,腹壁铸出三组,高高突起的扉棱作兽鼻,两侧是圆睁的怒目,三组间以相隔,上下以连珠纹为饰。腹下是三条夔龙状扁足,在已发现的扁足青铜鼎中,此为形制最巨者。
  令人玩味的立耳上的卧虎扁足鼎一改商代铜鼎的厚重压抑之风,显得较轻松活泼,让人领略到了商代审美情趣的另一个层面。新干大洋洲商墓随葬的青铜鼎中扁足鼎占相当大的比例,殊可珍贵。更为有趣的是,各类鼎的立耳上往往有一只卧虎,其意义值得玩味。墓葬发现经过大洋洲是江西省新干县的一个乡。1989年9月,当地农民在赣江古河道的沙丘上取土时,无意间发现了大量摆放有序的青铜器。经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们的科学发掘,证实此处是一座商代晚期的大型贵族墓葬。墓主随葬物品达一千三百七十四件,仅青铜器就有四百七十五件。这座大墓的发现与发掘,揭开了中国南方青铜文明的神秘面纱。
  规格: 通高64厘米 口径39.3厘米
  出处: 走进珍宝世界:中国古代饮食具
  年代: 商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饮食具
  栏目关键词: 吃出来的等级—夏商周时期 炊食具 饮食具
  收藏地: 江西省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 鼎
  辅助分类项: 饮食具

为您推荐

乳钉纹青铜爵②

  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21世纪-前13世纪)后期。饮酒器。高22.5厘米,宽31.5厘米。 1975年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出土,现藏偃师市文化馆。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锥足细长。流折处有两钉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线两道,两线之间横列五..

镀金青铜器②

传说中的镀金青铜器  在(1403-24)和宣德(1426-35)年间,即时代,中国的金属雕刻技艺达到最高境界。这些发光的的内容,描述了来自西藏佛教中的,皇帝用和崇拜的图像雕刻的青铜器,作为礼物拜访西藏的宗教教主。   它们的风..

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青铜头像②

  阿卡德王萨尔贡一世(Sargon of Akkad, Sargon the Great)青铜头像,青铜,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公元前2400年,在西亚的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Semitic)建立的强大王国——阿..

滇族青铜器②

青铜面具②

  一种古代假面。1976年在陕西城固县苏村曾出土有殷商青铜面具二十三件,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扎。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脸壳外凸内凹,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形状凶煞,可戴在面部。从这..

青铜错银带钩②

  战国错银带钩为青铜铸造,呈流线型,全素面,主体部分施以错金银工艺,形成了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掩饰了素面单调的缺憾。错金银工艺大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最初主要用于铭文。战国时期,青铜器形制和文饰比..

周原出土青铜器②

  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西周王朝的一个重要之地-西周时期这里居住着众多的达官贵人和豪门望族。自1949年至1998年的五十年间,或科学发掘,或偶然出土,发现了这些贵族遗留的数量众多、等级高铭文长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