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唐卡②

  以黑色为基底,用纯金色勾勒,点缀少量色彩或象征性的晕染出人物和景物的主要结构及明暗,意趣神秘而深沉,这就是藏传佛教艺术中与彩绘唐卡一脉相承,而又自成一体的绘画形式——黑唐卡,藏语称“那唐”。
  藏民族对黑色的偏爱,源自于从古老的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苯教信仰。苯教俗称“黑教”,因苯教徒喜蓄长发、身着黑衣而名。从其教义法则探测,这种尚黑的习俗渊源十分久远,在苯教创世学说中的黑白二元论观念及所象征的深奥哲理中都得到体现。其后藏传佛教密宗在藏地盛行,吸收了大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的教义内容,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藏传佛教艺术形式便应运而生。黑色本身具有凶恶、暴烈、威严、黑暗、神秘等视觉审美特质和色彩象征内涵。因此,黑唐卡极其适合表现密宗神灵变幻莫测的意境,以黑色为基底就成了黑唐卡在表现形式上的定性。
  黑唐卡艺术还把对金色的运用发展到了极致。藏民族对金色的热爱,源自于对佛教宇宙三界学说中天界太阳神的崇拜,是对大自然光明的追求,象征着对世间万物生命之源的向往,同时金色也代表着珍宝和财富。因而金色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对神佛崇敬的最神圣的供养方式,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出了诸多使用金色的技法,如唐卡中常用的勾金、涂金、磨金、刻金、染金等。
  在藏传佛教艺术中,对壁画、唐卡中主尊神佛身色的描绘必须依据《佛像造像量度经》等“三经一疏”经典的规定,以表不同的宗教象征内涵。如释迦牟尼的身色为肉红色、阿闪佛为暗青色、宝生佛为金色、大悲观音为白色等。而黑唐卡的着色方法堪称画坛一绝,在遵从造像量度经的原则下,创造出了以线为主,点染华彩部分的绘制技法,意到而笔止。这种手法更强化突出了藏传佛教中神灵造型的威猛、强悍、庄严和神秘。如黑唐卡中的火焰着色法,仅在火苗末稍处稍加晕染,烈焰舞动之神韵便跃然画上,远胜于通体着红的敷色方法。同时,这种惜色如金,画面保留很多黑底的表现手法,与中国山水画中以白计墨、以虚代实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更强化了黑唐卡深沉、空灵、玄秘的宗教意蕴。
  黑唐卡最善于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密宗神灵动态夸张、表情激愤,神态威猛的忿怒身。他们 多是由佛、菩萨变化而来保护佛教不受外敌侵犯,或是针对妨碍修法被称为“无明”的不正之见和邪魔恶念的威慑和警示。这些神灵的形象具有原始粗朴、威猛雄强、神秘深沉等诸多特点,从而能以强大的威慑力达到弘传教义、护持佛法、维系神权之目的。因此,黑唐卡成为藏传佛教艺术中偶像崇拜必不可少的庄严法器。
  黑唐卡艺术在藏传佛教密宗文化的教理仪轨内涵下产生,是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大智创造,凝聚着无数代高僧大德、民间艺匠的智慧。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浓烈的地域特色、神秘的宗教意蕴、质朴的民族情愫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广泛流播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内,黑唐卡也成为高僧大德、学士名流供养珍藏的极

为您推荐

钦则画派②

  西藏著名的三大绘画流派之一,因其创始人为贡嘎岗堆·钦则钦莫而得名。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幼年时即能准确地描绘山川日月和飞禽走兽,成年后醉心于佛..

伐那婆斯尊者唐卡②

  伐那婆斯尊者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43cm,宽89cm,画心纵82cm,横56cm。清宫旧藏。   伐那婆斯之意即“林中居士”,传说尊者曾在“七叶山”丛林中勤奋地苦修佛法,获得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夸赞他为居于静地禅定修..

银高脚果盘②

  【名称】银高脚果盘   【类别】金银器   【年代】17世纪早期   【文物原属】莫斯科宫廷用品   【文物现状】现藏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简介】   通高54.5cm   德国奥格斯堡、纽伦堡 来自列奥哈德..

桑登寺②

吾屯②

  吾屯是一个不大的庄子,那里有很多民间艺人,那里的小孩没有几个会上学的,最多只有上了小学6年纪就不上了的,在吾屯有吾屯上庄寺和下庄寺,我就是下寺的,我的家乡很美丽,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   吾屯寺..

三国两晋南北朝金银器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持续最久的时期。尽管处于非常时期,人们对金银器的使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通过对墓葬材料进行统计,发现有金银饰品的墓比汉墓要多,而且这种情况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

金瓯永固金杯②

  金瓯永固金杯   元旦开笔仪式之专用器   金瓯永固金杯为皇帝于每年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杯身满錾宝相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