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诜烟江叠嶂图②

  【名称】宋王诜烟江叠嶂图
  【类别】中国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私人收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手卷,绢本,设色。纵:45.2厘米,横:166厘米。
  此图绘崇峦叠嶂陡起于烟雾迷漫浩渺空旷的大江之上,空灵的江面和雄伟的山峦形成巧妙的虚实对比。奇峰耸秀,溪瀑争流,云气吞吐,草木丰茂,显得蓬勃富有生气。画家以墨笔皴山画树,用青绿重彩渲染, 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之富丽,邓椿《画继》谓王诜“所画山水学李成皴法,以金绿为之,似古”,于此可见。
  (1048-1104),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居开封。官至宣州观察史,娶英宗赵日署女魏国公主。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王晋卿所画烟江叠嶂图,传世不止一本,画法略用青绿设色,石皴在不方不圆之间,小树多夹叶,别具一种风格,同专学李成、郭熙画派的不同。此画面萧疏清远,表现了烟雾迷蒙的水乡景色,在构图上,远近疏离,似有一透视感,远山隐映于云雾之中,悠远秀丽。本幅无款印,有宋徽宗赵佶标题:“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一”。
  堪称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王诜的水墨本《烟江叠嶂图》及其背面的苏轼行书诗并跋和王诜唱和诗二章并跋。诗、书、画三绝,是中国画难得的境界,这幅濡满历史烟云的《烟江叠嶂图》恰恰是“三绝”的最好诠释,居然历尽浩劫,幸存至今!
  在今日,宋画之珍稀尽人皆知,如同书画界的“大熊猫”,更何况是熔诗书画三绝于一炉的宋画!《烟江叠嶂图》如何成了沧海遗珍?是谁保存了它?是谁慧眼认出了它?是谁成了它的千古知音?
  这是一个持续千年的传奇故事,最终给了它一个圆满结尾的人,叫。解放初,一个才20岁的初中生,被上博录用了,她有一种单纯的快乐;无数文物经她的手登录在册,一幅“落选”的画和谢稚柳的落寞神情,让她牢记在心。无数灿烂的古物沾润过钟银兰的手泽,其中有一样她记得特别牢,因为它牵连着知名画家、同时也是当时上博主管收购文物鉴定的专家谢稚柳的命运。那是1957年一次例行的收购文物的专家鉴定会议。这类会议,编目组的钟银兰经常参加。那天,带来了一幅卷轴,作为会议工作人员的钟银兰帮着把卷轴拉开,大家凑过去细细地端详:“哦,是宋画?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如果是真的,那它将是稀世奇珍!谢老解释说:几天前,文物掮客靳伯声从苏州风尘仆仆地赶到他家,带了这么一幅画。谢老一见之下,大为惊喜,赶紧对靳伯声说:你把东西留下,我们上博要收藏!与会专家却几乎都在摇头。有的说:这画面熟,30年代就见过,已经是行内公认的假画了!钟银兰默默地卷起这幅画,交给谢老。谢老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落寞,他只说了一句:“我还要研究!”谢老回到家,把这画从头到尾审读了半晌:万一它是真的呢?岂不是明珠暗投?他把靳伯声叫了来,说:“告诉主家,这画我买了!”靳伯声眼睛瞪圆了:“一幅假画,你们博物馆判了它的死刑,没人会要它,它一文不值哩!没准主家自己都要毁了它!你买它?”谢稚柳说:“就算是我想做资料罢。”过了两个月,靳伯声愁眉苦脸地来了:“那主家听说上博断它为假,他赌上气了。上回开价800元,这回说非2000元不卖!您说这不是怄气吗?”2000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套房子了。瞅瞅那幅深不可测的画,谢老实在难以割舍。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这画儿以1600元成交。谢老卖掉了一批明清字画,分三次付款,才算了却这桩心愿。从此,他和这幅画朝夕晤对,从“笔墨性情”与王诜其他作品对照,坚信此画非假:“岂南宋以后所得而乱者?”
  谁知这就埋下了一件扯不清的公案。钟银兰“苦恼”地师从名家学起了书画鉴定,从此痴迷一生;谢稚柳在“小四清”中倒了霉,那幅倾其所有收藏的“假画”被没收上交钟银兰没想到,日后她还会和这幅公认的“假画”结缘。1959年时的钟银兰,正为一件事苦恼:馆里鉴于老专家后继乏人,要着力培养一批年轻的鉴定人才,让她去学书画鉴定。钟银兰吓了一跳:文物鉴定,最难就数书画鉴定了,我的古文底子薄,鉴定书画,得熟悉古文断句,精通诗文、印鉴,历史上画家、书家多如牛毛,光记住他们的名、字、号就是一番大功夫……
  服从组织安排,钟银兰没有别的选择。她师从书画名家沈剑知。先从画“十”和圆圈学起,光这两样就画了个把月。等她把树、石头也画得有个样子时,沈老拿来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复制品,让她临摹。
  1964年,正当钟银兰初窥中国传统书画鉴定堂奥之际,一场“小四清”运动波及了谢稚柳先生,起因就是王诜的那幅《烟江叠嶂图》,罪名却定得十分离奇:与国家争购文物!那种时候,说你黑你就黑,谢老百口莫辩。一通批判之后,那画儿就此没收上交。谢老不知道,更苦的还在后面。文革浩劫之中,“白专”典型钟银兰将时代的喧嚣摒在窗外,埋首于满坑满谷的抄家物资之中;《烟江叠嶂图》一直寂寞地在库房中蒙尘。“文革”后,谢稚柳毅然捐出了这幅画———《烟江叠嶂图》。
  与王诜其他画作从技法特性、题材内容到山石皴笔和画树笔法完全一致,具有王诜熟而不工、文人墨戏的笔意,应是真本;从前大家认为它是伪作,是因为王诜传世的作品很少,画风不为世人熟悉所致。此画后面的苏王唱和诗跋亦属真品,其中王诜书作中许多字的运笔方式,如方圆兼施、正侧互用、多以侧笔取势等,与他其它书作如出一辙。加之有经验的裱画师认为,这幅书画的绢,都是自然真古,绝非染旧。
  这幅宋画被钟银兰“救活”了。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被轮流展示于上博新馆的书法厅与绘画厅,成了“镇馆之宝”,并被理所当然地评定为一级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