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博局纹人物画像镜②

  【名称】汉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类别】故宫青铜器
  【年代】汉代东汉早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
  【简介】
  面径:16.5cm。
  镜圆形,半圆钮,钮座为四片向外伸展的花瓣,座外圈为弦纹和平滑的宽带方栏,两者间连有短线纹。方栏上饰“T”形纹饰,其四角对应镜内缘饰“V”形纹,而在与“T”形纹对应的镜内缘上饰“L”形纹。这些纹样因像工具中之规矩,故旧习称为“规矩纹”,而欧美学者称之为“TVL纹”。实际上此种镜纹是从汉代六博棋博具上移植而来,应称“博局纹”。国家博物馆发现的“四神博局纹镜”拓本,其铭文中出现了“刻具博局去不羊”的字样,是最有力的证据。
  该镜在博局纹的空间还饰有人物画像,线条纤细,与博局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像共四组,每组画面间均有乳钉相隔,内容各不相同。第一组画面为猎虎图,猎者单腿跪于地上,张弓搭箭,前方一虎业已中箭,正回首咆哮,它一只前腿仍在空中,一只后腿已经蹦直,作者捕捉住虎负痛后腾跳的瞬间细节,突出了强烈的动感效果。第二组画面为月宫图,嫦娥披发,著长裙,裙带向后作飘逸状,升天之态惟妙惟肖,身后玉兔正持杵捣药。画面正中一株桂树,枝繁叶茂,树右侧一兽正在跳跃,兽上方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长羽鸟。第三组画面为捕鱼图,捕者仰头,身体平直,腿部弯曲,作游水状,一手前伸握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系于3条鱼的尾部,鱼的上、下方还饰有4只姿态各异的飞鸟。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载:“有人名曰张宏,在海上捕鱼。海上有张宏之国,食鱼,使四鸟。”所记与画面内容略同,因此画面表现的可能是张宏之国的故事。第四组为放鸟图,3鸟并排展翅飞翔,鸟身均系有绳线,绳线的另一端握于放鸟者的手中,放鸟者身体前倾,仿佛欲随飞鸟起飞一样,可谓匠心独具。
  此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反映了东汉早期画像纹镜的艺术风格和工艺面貌。

为您推荐

汉代骑吹画像砖②

  汉代珍品。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长46.7厘米、高38.5厘米、厚5.3厘米。画画描写车马出行时马上的乐队,名“骑吹”,又叫“鼓吹”。两排六人,并辔而前,首排居左的人,手持“头”,是领队,其他人手持各种乐器在演..

汉代斧车画像砖②

  汉代画像砖珍品。长46厘米、葛39.1厘米、厚5厘米。四川成都站东乡青杠坡三号墓出土。画面为一马拖乘的兵车,不巾不盖车上树立一柄大钺斧,加上饰采,非常威武。左右各坐一人,并有二柄盘戟,斜出车厢之后。车侧有两面迎风..

汉画像石雕刻技法②

  主要有六种:一、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如山东福山东留公村墓的车骑出行画像。二、凹面刻,把物像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如南阳杨官寺墓门扉画像。三、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像轮廓..

戏车汉画像砖②

汉画像砖墓②

  东汉时期以嵌入墓壁上的画像砖为装饰的墓葬。集中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也偶有发现。墓主大都是当地豪强。早在清末,这种汉画像砖已为收藏家所著录,由于都是非发掘品,对其在墓中的位置及准确涵义并不清..

汉代丸剑宴舞画像砖②

  汉代画像砖珍品。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长46.4厘米、高40厘米、厚5.3厘米。画面偏左置大小两鼎,杯盘撤尽,当已宴罢进行歌舞。右上方一人弄丸,七弹齐飞;一人舞剑,并用肘弄瓶。右下方一高髻细腰伎女,拂长袖而舞,天矫凌..

画像砖②

  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间,朝代更迭,人事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