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形杯②
制造年代:
材料:
收藏地: 博物院
介绍
紫砂陶业从明代万历年到清代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此时的紫砂器皿门类齐全,造型丰富,制作精巧,注重装饰。装饰手法多样,主要有贴花、绘写、雕刻、加彩等。其中的“贴花”是指将山水、花草、人物、鸟兽等装饰,堆塑于坯器的适当部位上。这类装饰,早在明代中期即已有之,只是比较简单,一般在壶盖、壶把、壶嘴的根部贴饰对称的四瓣柿蒂纹。之后,贴花装饰逐渐盛行,发展到清代,技艺已更加成熟,这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清初紫砂桃形杯就是很好的例证。
此杯以切开的半桃为形,杯口如桃,折取粗老盘屈且中空的枝干为把,以新嫩的小桃附以枝叶装饰为足,枝干上的大小叶片、桃花、小桃参差错落,桃嘴作流,紧贴杯壁,宛如在春风中飘拂,其造型别致,布局巧妙,构思新颖,且寓意深刻,老树嫩枝,颇为耐人寻味。此杯胎质细结,色泽暗红,内外杯壁平整明润,无论是在造型上、装饰上,还是工艺上,都堪称紫砂精品。杯口外沿一侧刻有七言诗二句,选自唐朝诗人许碏的《醉吟》前两句,原诗为“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群山拍手嫌轻薄,谪问人间作酒狂”。刻诗落“圣思”款钤,并铃“圣思氏”篆书小章一枚。杯托为近代著名制陶艺人斐石民配制。托底有“石民”款印,托内题跋131字,内容是关于制杯者及流传的史迹。
斐石民擅长制作文房清供,如水盂、杯盘、炉鼎,造型典雅别致,常带有铜器敦厚、稳重的特点。他制作的五蝠蟠桃壶,毛蟹、春蚕等也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斐石民曾专门从事紫砂古董的研究和仿制十余年,对于修复古董有着丰富的经验,对泥色的选择配置、器形的形制法度也有着独到的功力。在为项圣思的大桃杯配托盘之前,他已为供春的树瘿壶配制了壶盖。
继时大彬之后,最著名的制砂大家——“壶隐”陈鸣远也曾制作过一件清供桃形杯,现收藏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此杯选泥精细,白泥胎质,器壁较薄,色泽艳丽,宛如真桃成熟时的颜色,造型也是以半剖开的桃实为形,侈口,鼓腹,圈底。杯内腹壁贴塑西瓜子一粒作为装饰,外壁近底边用各色泥料堆塑成核桃、菱角、莲子、荔枝、花生、白果清供配饰,其形态、色泽极似真果,做工细巧,精美之致。杯底钤阳文篆书“陈鸣远制”方印一枚。此杯原配镂雕紫藤盘架,色泽黑紫,与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色调。杯塑清供落座恰与藤架吻合,可合,亦可分,十分精妙。
市场估价:人民币3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