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陶碗②

  西亚烧制,彩绘
  高4.5厘米,直径25.0厘米
  乌尔(伊拉克),第八次发掘,1929-1930年
  欧贝德晚期(欧贝德四期)
  这个浅底碗来自的一座墓穴。和它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少许其他陶制容器,它们被成组地放置在死者的脚边,或许是为他死后的生活准备的。所有这些陶器的装饰都与此件作品风格相似,在明亮的绿色陶土表面绘有黑棕色的几何图案。这个碗的图案是从宽而平的碗沿向中心辐射的同心半圆。碗沿内部斜下方一条浓重的线条加强了器物的深度感,整体设计因其简朴直率而吸引人。然而碗的边缘有图绘的颜色溢出,边缘不太整齐,碗也弯曲变形,可能是在窑中烧制时炉温过高造成的。
  这种风格的装饰和制碗技巧是欧贝德文化的特色。欧贝德时期,在制陶过程中引入了慢轮和高温技术。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欧贝德人的技术能力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倾向。事实上,陶器在考古学的阐释,特别是在确定相对年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欧贝德时期的年代顺序在埃利都城被很好地记录下来。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中,那里有18座庙宇陆续建造起来[ILLUSTRATION. ERIDU]。这些接连不断的神庙在复杂性与尺寸规模方面始终都在发展。最早只是一个简单的方形建筑,但是后来就开始显示出清晰的神庙结构和设施,诸如日益精细的壁龛和扶壁、侧室、相应的供品桌陈设以及埋葬仪式用的器物。通过这些设施,人们可以看到祭祀空间的连续性,这表明这些建筑自始至终有着相似的用途。
  事实上,对于所有的考古遗址,家们都倾向于分层发掘——一层代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建筑,或许是属于这些建筑占据时期的,而另一层则表示毁坏或遗弃。这个循环可能会随着新建筑在老建筑屋顶上的修建而开始。当然,如此的分层经常是被打乱的,有可能是被墓穴、灰坑以及新建筑的地基所打乱,这使得考古学家的工作总是非常困难。不过,分层原理是非常合理的,最高的地层代表最近的历史时期,每一层内存封的遗迹保留了大量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信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遗址中,这些地层都留有非常多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传递了有关它们的制造者的信息。例如欧贝德时期的陶器反映了从主要由手工制作到逐渐增加使用慢轮的技术变化。不过,陶器形式和风格的转变给考古学家讲述的不仅是相关的技术水平,它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美学的取向。当然,美学取向可能看上去并不重要,毕竟,它是主观的而且经常变动。但是在考古学家看来,这也有它的重要性。因为整体的社会取向随着时代而改变,它可以成为一个时代本身的标志。举例来说,1970年代的服装风格非常独特,如果我们看到一张那个时代人的照片,通过他们穿着的衣服我们也能立即辨认出那个时代。因此,一种陶器的形式或风格可能在一定时期以及它曾经流行过的地区内被频繁发现,当它的流行力度衰落后便会越来越少出现,最终在晚期完全消失并由另一种普遍被认可的新风格所取代。考古学家将不同地层发现的变化归类整理,把由此排成的序列与这一地区的其他遗址相比较,从而得出一幅更全面的在时空中不断变化的陶器风格图景。
  在埃利都,发掘者按照所发现陶器的种类,把不同的地层分成若干时期,埃利都被列为最早的时期,接下来是Hajji Muhammad、欧贝德和晚期欧贝德。所有这些时期显示出在陶器形式和装饰方面的关联,现在它们被视为整个欧贝德传统的一部分。因此,这四个时期今天被更多地称为欧贝德1-4期,覆盖了埃利都神庙序列的第19至第6地层。这大致相当于公元前5500-前4000年。这一传统中一个更早的阶段,如今被命名为欧贝德0期,最近在Tell el ‘Oueili被确认发现。
  欧贝德传统的陶器通常都经过高温烧制,陶土呈浅黄或浅绿色,装饰有深褐色或黑色的绘画图案,大多是几何形,快速完成。这不是那个时代仅有的陶器,但它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流传了一千年的最普遍的类型。事实上,古代风格的变化不像今天发生的这么快,通常要延续很长时间。现如今,我们看到所有门类的主要风格几乎每年都变化一次,但是古代的人们恐怕几个世纪都不会看到这种变化。这里展出的这个碗从风格上可以追溯到欧贝德晚期,或者欧贝德四期,在那个时期,边缘宽而平的碗和极少的装饰正值流行的高峰期,然而其制作过程、陶土选择以及绘画风格仍与大的欧贝德时期保持相同。
  因此,我们看到欧贝德时代人在几个世纪里不断改变他们的艺术感觉——从采用复杂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线性几何形图案,向简单的、通常是曲线图案转变,他们对于陶土表面绿色调的偏爱有所增长,但是在一些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因过度烧制而扭曲变形的陶器,这或许是误算了为烧制出一定色彩而需要的温度的结果。这个展出的浅碗就有些走形,一部分边缘微微翻起,整个碗口呈椭圆而不是圆形。这表明了高温烧制对于制作绿色陶器的重要性,以及既要保持如此高温又不损坏陶器本身的困难程度。
  更富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埃利都时期以及一个新的、被称为乌鲁克时期的第5地层的陶器中,考古学家需要比较和解释更靠上的地层,以加深他们对历史地层学的理解。
  本词条版权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传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灰陶彩绘豆②

  【名称】:灰陶彩绘豆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   【简介】:   泥质灰陶。豆盘外壁彩绘红褐和淡黄两色组成的宽带纹和弧带纹,圈足部位彩绘一周红褐色宽带纹。..

秦汉彩绘陶方壶②

  【名称】 秦汉彩绘陶方壶   【类别】   【年代】 秦汉时期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口边长:11.5cm,足边长:12.6cm,高:39cm   壶口部与足底皆为方形,四角攒尖方盖,壶身两侧各有一铺耳。通体饰以黑..

彩绘陶牛车②

  【出土时间】:1965年出土   【收藏地】:河南洛阳博物馆收藏   【尺寸】:长40厘米   【特征】:乘牛车出行在当时是流行于贵族阶层的时尚,此物极为写实。牛车车盖呈圆拱形,前后伸出长檐。车厢两侧各刻一假窗,车厢前..

战国彩绘陶鸭②

汉彩绘陶甗②

  【名称】:汉彩绘陶甗   【类别】: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文物原属】:宫廷器具   【文物现状】:现藏博物院   【出土时间】: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   【简介】:   通高37厘米..

汉彩绘陶鼎②

  【名称】:汉彩绘陶鼎   【类别】: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文物原属】:宫廷器具   【文物现状】:现藏博物院   【出土时间】: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   【简介】:   通高24厘米..

西汉双鸟怪兽彩绘陶壶②

  【名称】:西汉双鸟怪兽彩绘陶壶   【类别】: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5年)   【文物原属】:陪葬品   【文物现状】:现藏博物院   【出土时间】:河南省荣阳北部乡牛口峪出土。   【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