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克里希纳吹笛②

  名称:牧童克里希纳吹笛
  作者:佚名
  时间:16至17世纪
  材质:嵌银铜合金
  规格:高32.4厘米,宽12.1厘米,厚9.2厘米
  现藏地:(目前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
  简介:
  牧童克里希纳吹笛为印度,奥里萨邦的,创作于16至17世纪,采用嵌银铜合金质地,雕像高32.4厘米,宽12.1厘米,厚9.2厘米,目前为费城艺术博物馆,斯特拉'克拉姆里什品((1994-148-169))。
  克里希纳,字面义为“黑色的神”(黑天)通常被认为是毗湿奴神的第八个化身。马图拉的邪恶国王坎萨被预言将死于其姐的孩子之手。于是,他杀了她所有的孩子。之后其姐生下克里希纳,并将他私带出宫,交给远郊村落沃林万村长照顾。克里希纳在耶穆纳河边长大,从村子里的小伙伴那里学会了牧牛,尽管他是人类,但他同时也是神圣的,做着超人的事迹,周围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他渐渐成长为一个英气逼人的青年,他常常边放牛边吹笛,那迷人的笛声吸引了村里的所有姑娘。每个人都想得到克里希纳的青睐,这种追求强烈暗示着人类灵魂对于与神的结合的追求。
  克里希纳通常比毗湿奴的其他化身都要重要的多,15世纪晚期在东,阇多尼耶导师提出了一种虔诚的毗湿奴崇拜,称作高迪亚毗湿奴教,这种情况特别突出。高迪亚毗湿奴教教导说,克里希纳是最高的神,他是一切的源泉,甚至包括毗湿奴(而不是相反)。而且,这种对于克里希纳完全的充满爱慕的虔诚是通向神之路。
  也许克里希纳的最常见形象就是作为吹笛牧童。戈帕指的是牧牛人,维奴是一种竹笛。吹笛牧童的形象经常与拉达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她是一个乡村姑娘,被认为是克里希纳的初恋,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原型。在这件雕塑中,克里希纳将手举至嘴边,推测雕像举着可能是银制的笛子。他悠闲地站着,右脚交叉于左脚前,臀部随着他自己的音乐优美地摆动。他的腰上缠着腰布,其上覆盖着精美的腰带。而他抬起的脚上按照印度传统穿着圣者常穿的木制的脚趾上有圆球的凉鞋。
  在和孟加拉邦,金属和石雕的吹笛牧童形象不仅被供奉在神庙里,也经常被供奉在家庭里。由于人们对神的无尽的爱,信徒们日复一日的向拉达和克里希纳——帅气的牧童——表达着他们的钦慕。

为您推荐

牧童②

古诗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草原,放眼一望无垠。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