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华草书四条屏②
【类别】中国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四条屏,纸本,每屏纵:149厘米,横:40厘米。
此四屏,一临,一临,一自署“节书长史 ()《率令帖》”,一屏临草书。我们如果将这四屏书法与上述几位书家作品进行一下比较,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出入,可知蒲华所谓的“临”不过是托名而旦,其实际基本出于自运。细细加以品味,事实又不完全如此,感觉总归是感觉,不是真实。这四屏书法的总体风格是笔画开张、纵横捭阖、满纸烟云、气势宏阔,但观照每幅具体作品,又有小异之处。如临怀素屏,线条较其他屏更为细劲飘逸,笔势飞动,提按动作细腻,进退裕如,极有怀素《》的韵律。
应该说蒲华临祝枝山作品还是很得其形的,这与所临对象曾为自家旧藏不无关系。蒲华与之朝夕相对,烂熟于胸,故心手双畅,神态跃然纸上。祝枝山固是草书大家,但有些作品一味逞气佯狂,难免有小疵。蒲华此帧亦是四幅中之下驷,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不无道理。笔者以为第三屏是四屏中最好的一件,好就好在气息畅达、游刃有余,毫无鼓努之态而又变化多端,长锋羊毫的长处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蒲华的书法总体来说应属帖学一路。但清代兴碑以后,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不能不对个体产生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蒲华也不例外。他自谓书法效法吕洞宾、白玉蟾,这是他狡黠的一面。他是画家,除山水外,还擅长画竹。他画竹放笔横扫,气吞山河,水墨淋漓,与书法相通,但与书法相较,则更为狂放,更为野逸。有人谓蒲华书画“粗头乱服”,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倒是不错的,但蒲华的书画创作是相当用心的,只不过他从大处落墨、不事小巧而已,我们当然要透过现象看其本质。
蒲华生活习性邋遢,据资料说他啃一只狗腿,吃不完便顺手往怀里一揣,衣服常常油渍斑斑,故人称其为“蒲邋遢”。《》载:“(蒲华)住沪数十年,鬻书画自给,赁屋沪北,所居曰‘九研十琴斋,,左右四邻,脂魅花妖,喧笑午夜(指妓院),此翁独居中楼,长日临池,‘哈然乐也。”蒲华32岁那年,夫人去世,从此过着鳏夫生活,心无旁骛,惟寄情书画。他一生贫困潦倒,甚至到死时的丧葬费也是友人所集。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全无浮华气、市侩气,更无富贵气,只留清气于纸素之上——当然,还有几分山野村夫气。
(1832—1911)原名成,字竹英,后字作英,号种竹道人、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祖上编籍“堕民”(明代称“丐户”)。幼时为庙祝,刻苦自学诗、书、画。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研究会。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曾游历日本,艺为彼邦人士所重。著有《芙蓉庵燹余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