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一三月三图②
【类别】中国、
【年代】现代
【作者】
【简介】
“”是我国许多共有的节日。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壮乡就会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天然大舞台,到处繁花似锦,绿草茵茵。人们穿起节日的盛装,在经过精心的装扮之后,从四面八方向歌圩涌来。在对“歌仙”进行过隆重而又庄严的祭奠之后,男女老少便放开歌喉,开始对歌。刹那之间,此起彼伏的歌声弥漫了整个歌圩。现场创作的歌词包罗万象,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知识等,人们在歌圩中度过一个欢闹的不眠之夜。
“三月三”又像是专门为青年男女举办的“”,十里八乡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在歌师的指点下和姑娘们对歌。对歌也有一定的“程序”,通常是小伙子先唱起“游览歌”,借此展示自己的歌喉和才能;见到中意的姑娘,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姑娘如果对小伙子印象不错,就大大方方地应答。小伙儿见姑娘有了回音,就开始唱“询问歌”。几番对答之后,两个人对对方均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二人彼此有意,就开始互唱“爱慕歌”、“交情歌”。即兴编出的歌词仿佛是一条月老的红线,把两个人的心慢慢地拴到一起。唱到情浓之处,姑娘会悄悄地把自己精心缝制的赠与意中人,小伙儿也会把早已准备好的手帕送给姑娘,一对恋人从此甜蜜地走到了一起。看着这动人的场景,听着这纯朴的歌声,不觉从心底发出祝愿——愿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欣赏陈白一的这幅《三月三》,仿佛又回到了山清水秀的。画面上散放出的那种独特韵味,和曾经接触过的少数民族同胞一样:质朴、清纯、自然。两个少女身着民族服饰,从装束上虽然很难确定她们具体是哪个民族的女孩,但鲜明的民族特征一览无余。她们撑着遮阳伞相依而坐,仿佛是在说着悄悄话。在说什么?一定是在和自己的知心姐妹说着刚刚在歌圩上结识的情郎吧!那少女略带羞涩的神态带给观者几许遐思,让人不由发出会心的一笑。
陈白一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人物,笔墨功力相当深厚。他早期的作品多取材于真人真事,构图严谨,画面内容丰富。1980年前后,他的作品趋于简约灵活,风格更加朴素自然、典雅清丽;题材多以少数民族妇女为主,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的一个寻常场景,生活气息十分浓郁。陈白一用笔沉稳爽利,笔下的线条稳健扎实而又不乏飘逸洒脱。他用色讲究,色彩宁静和谐,素雅纯净。
在作品的构图上,陈白一讲求繁简互补、虚实相应。这幅《三月三》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构图方式。作者用的手法勾勒出的两把遮阳伞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这是作品当中的“虚”处;而对于两位少女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即使是衣服上点缀的花纹也勾画得一丝不苟,色彩更是逼真,这是作品的“实”处。正是有了遮阳伞的“虚”,才使得对两位少女细致的描绘显得细而不腻,没有一丝的俗媚与“匠气”。右上角几只翩翩起舞的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几许动感,而且也使素雅的遮阳伞颜色不至于显得过于单调,同时对画面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
很强调基本功力,尤其注重于线条的运用。但如果只是为了表现技法而创作,那么在作品之中就难免会出现“匠气”。要避免“匠气”的出现,首先应加深自身修养,对所表现的题材要有充分的认识。工笔画不仅要“写实”,而且也要注重“”,“写意”才是工笔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陈白一的这件作品,从中不难品味出浓郁的“写意”韵味。
陈白一,1926年生,湖南省邵阳市人。毕业于华中艺专。上世纪70年代专程去敦煌、永乐宫临摹学习。80年代去西欧考察,吸收西方艺术之所长。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美协顾问、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