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健听泉图②
【类别】中国、
【年代】现代2006年作
【作者】
【简介】
布面,油画,尺寸:132×173cm
《听泉》是旅美画家李自健先生创作的一幅近作,这是他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幅,作为一位生活在美国大都市的艺术游子,心中总有一汪清泉,这清泉是乡愁、是乡恋、是乡情,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多少年来,他都在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人性中的那份幽谷清泉般的纯美与安详。2005年回国,李自健深入山乡,偶见一个乡村女孩在溪边小憩, 画家那颗敏感的心被触动了,这不就是他多年来一直找寻的画面么?李自健的艺术灵感和创作激情顿如泉涌,《听泉》应运而生。“人性与爱”的甘露从《听泉》宁静和谐的画面中流淌而出,泉水般清澈却永恒。完稿后此幅作品挂在李自健建于美国洛杉矶的“艺术城堡”展厅正中央,这幅动人的乡情之作,博得了异国友人、艺术同行们的异口同声的赞美。
法国艺术大师的《》是一幅传世名作,画面内容虽很普通,普通到连画面主人公的脸都看不清,朦胧的黄昏,三位弯腰的农夫在田间拾麦穗的身影。但他却传达了一种朴素的美,使人被其朴素的美深深震撼。李自健的作品《听泉》同样给了我们这种感觉,在山涧溪流的巨石上躺着一位熟睡的小姑娘,其甜美的神情不禁引了来自山涧的小鸟轻轻依偎,溪流在他熟睡的枕边轻轻流淌歌唱,轻风从她的发烧间轻轻划过,小姑娘睡梦中手里依然拿着刚刚收获而来的小草,让人想到梦中仙境,心驰神往。
这或许就是艺术游侠李自健作品的魅力,“人性与爱”穿越48个国家举办全球巡展,之所以备受关注,那是因为他的作品真正走入了人的内心。李自健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多年始终如一的明确主题,使自己创作的能量得到叠加,让人们深深记住了他的名字和他的画。在李自健的作品中,不仅显示出一位训练有素的艺术家绝妙而且纯熟的绘画技巧,同时也显示出他敏锐的感性和创造力,以及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内涵。 (《艺术家》杂志《穿越国界的艺术》丹尼斯.怀伯曼 美国纽约著名艺评家)
被称作“人性与爱”,他的画充满了感情。他以各种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挽救人类的懊恨之仁爱。他尽量追求,将生活的一瞬间变为生命的永恒。 (耶满偌耶欧'阿拉乌就 巴西圣保罗州立美术馆馆长、巴西著名艺术大师、艺评家)
李自健以艺术为引导而走进了人性的中心。画家的艺术阐述了人性本源……人性是智性的、善性的。经典写实油画的美学法则和审美理想的整合使李自健的艺术具有了广泛的公众性。他的艺术以中国文化为母体,但他的艺术超越了地域和文化而具有了人类性。 (邓平祥 中国著名艺评家)
李自健的绘画根基是扎实的、绘画的题材是真实的,绘画中所蕴含的情感是厚实的。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是一位竭力用自己的艺术传递真善美的文化使者。要完成数量众多的写实主题作品,有相当的难度,画家不仅要用大量时间写景,更要用多倍精力画人。李自健的许多作品场面宏大,但又没有当代艺术一味求大的空泛,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现实主义之路。当代艺术对于人的形象塑造日益概念化,变得空洞而程式化,肤浅与虚无、嬉皮与调侃已成了他们表达的中心,使人的心理变得扭曲,使画面的品质日益快餐化,再也没有令人反复品味的深长韵味。但是我们从文艺复兴的许多作品里,还能精确地找到,画家作品对于生命的敬畏与信仰,使得画面传递出神性的光辉。人性与神性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而李自健作品中就是把抽象的精神与人性的本质生存状态静止于画面,使我们找到开启心灵神性的密码,使我们的信仰可以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得以阐释。所以,“人性与爱”也成了李自健作品中的最高命题。
李自健,1954年生于湖南省邵阳市。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为职业画家。1992年,启动“人性与爱”全球巡回展,随后的十四年间,相继于美、德、英、法、荷、加、澳、新、马、泰、南非、南美多国、港、台、联合国总部等三十馀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型个展,深受国际社会关注和赞誉。1997年,受邀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绘制纪念性肖像。1999年,油画《韧》被选为联合国国际老人年主题宣传画。2000年,于中国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长沙、武汉、广州七大城市举行大型巡回个展。2000年,代表作《南京大屠杀》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永久收藏。2006年,于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完成“人性与爱”油画全球巡回个展的第四十八次展出。
著录:1、《艺术市场》2007年第四期封面。
2、《艺术》2007年第六期。
3、《南方航空》2007年第二期。
4、《李自健油画新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