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昌硕扇面画梅花图②

  【名称】清吴昌硕扇面画梅花图
  【类别】中国 、
  【年代】现代作于1924年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藏
  【简介】
  纸本,设色,纵22.8厘米,横61.5厘米。
  清末“海派”大家吴昌硕的这幅《》,画面构图跌宕奇险,两块湖石自右侧横亘画中,淡墨几笔出之,稳重而又不失灵透,显示出画家驾轻就熟、胸有成竹的艺术造诣。湖石之后探出红梅数枝,花如碎玉横空,清气四溢;梅树遒枝劲节,浓淡合宜。画家巧妙地穿插梅枝右转,不仅平衡了画面的重心,同时也加强了横势的方向感,弱化了石与梅枝十字交叉之势。石之左出,梅之右倾,一左一右,一横一纵,画面上的方向感、力量感跃然纸上,却又开合有度,收放自然。吴昌硕在画梅笔法上炉火纯青的功力,正是他艺术的独到之处。整个画面气势雄健,笔墨苍劲,一气呵成,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此幅梅花扇面乃吴昌硕晚年精品。款识为“艳于赤城霞,罗浮春事早。年年看花人,颜色如花好。翰臣先生雅属。甲子夏,吴昌硕,年八十一”。画家以石鼓文的笔意入画,用笔遒劲朴拙,飞动迅疾,笔底充满金石之气,纵横捭阖,雄浑磊落;用墨浑厚古朴,酣畅淋漓;用色浓丽饱满,使画面生机勃勃,极富视觉张力。他以“铁如意击珊瑚碎,东风吹作梅花蕊”的豪迈之情;不仅使“海派”艺术大放光彩,更把文人写意画的形式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生酷爱画梅,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这一个“扫”字就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画家画梅的特点,“以作篆之法写之,师造化也”。他主张画梅取出世姿,要得古逸苍冷之趣,曾有诗云:“卅年学画梅,颇具吃墨量。醉来气益粗,吐向苔纸上。浪眙观者笑,酒与花同酿。法疑草圣传,气夺天池放。”该诗体现了画家突破古法、气度豁达的胸怀。古人云:“唐人尚巧,宋人尚法,元人尚意,明清尚变。”从此画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吴昌硕“纵横破古法”的艺术追求。其焦墨重彩,老笔纷披,正所谓“笔走龙蛇,左右逢源”。最后,画家女在扇面的左上角题款数行,墨色凝重,收住阵脚。至此,画面形成大开大合,疏密有致的格局,使咫尺空间神采焕发,洋溢着抒情写意的气息,张扬着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与历史上的画梅大家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吴昌硕曾这样说过:“小技拾人者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这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创新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号缶庐、老缶、苦铁、大聋,浙江安吉人。吴昌硕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父亲都是举人出身。他自幼喜吟咏及篆刻,三十余岁始学绘画,并求教于任颐,直到40岁以后才肯以画示人,可谓十年磨一剑。其绘画博取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李鱓、赵之谦诸家之长,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成为“海上画派”金石大写意流派的代表人物。
  吴昌硕与、、并称为清末“海派四杰”。吴氏对写意花鸟画的传承和创新,直接影响了近现代许多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曾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将吴昌硕与徐渭、八大山人并列在一起,从而也可以看出吴昌硕在中国花鸟画上的历史地位。同时,吴昌硕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一起,被誉为近百年来中国画坛借古开今的四大名家。

为您推荐

清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②

  【名称】清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类别】   【年代】清代中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   【简介】   高:46cm,面径:34cm 。   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

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②

  【名称】 粉彩梅花图瓷   【类别】   【年代】 年制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通高5.8cm,腹径4cm。   烟壶细颈,扁圆体,圈足。铜镀金錾花盖,下连象牙匙。壶体边..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②

  【名称】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类别】   【年代】 清代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瓷器,为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高6.2cm,口径12cm,足径4.6cm   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②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②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描述】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明中期,高2.2cm,口径18cm。清宫旧藏。   此盘与、、 剔红石榴蜻蜓图方盘成套,均方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用表现天空的横线锦纹作地雕四季花鸟之景,构图简逸,疏而不露,雕工..

梅花谷②

  是的市花,南京东郊的梅花山自民国时期便有盛名,它与东湖梅园、梅园、香雪海等并称四大赏梅胜境。每年二三月期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们涌向那里踏雪寻梅。   梅花山南扩,把梅花山赏梅景区一直延伸至著名的明孝..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②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1985年建立,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168公顷。   一、地理位置   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上杭、连城、龙岩三县交界地带,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   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