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瓜壶②

  【名称】:匏瓜壶
  【类别】:
  【年代】:
  【文物原属】:收藏
  【文物现状】:至今
  【简介】:
  高9厘米 口径6.3厘米 杨彭年 陈曼生。
  底印“阿曼陀室”,把下印“彭年”。壶身铭:“饮之吉,匏瓜无匹。曼生铭。” “匏瓜壶”是曼生壶中不多见的一种造型。那壶铭“饮之吉,匏瓜无匹”七字行楷,古朴,含意费解。
  匏瓜,俗称“瓢葫芦”,是葫芦的变种,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曹植《禄神赋》中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当年唐云看到这把壶的拓本,才知道此壶原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澄的藏品。吴大澄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这把壶应该是吴家的传家之宝。有一次,“大风堂”的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了这把壶,就自作主张地给唐云买了回来,成了唐云“八壶精舍”中的一件珍品。此壶为什么却流落到市井?唐云感到不可理解。
  ,字二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陈曼生(1768-1830),字子恭,号曼寿、曼公等。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浙江钱唐,道光十年卒。
  陈曼生集书画、金石、绘画于一身,又精通文辞。结识了杨彭年、宝年、凤年兄妹,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他以文人的审美标准,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入了紫砂壶艺,设计出一大批另辟蹊径的壶型:或肖状造化、或师承万物。造型简洁,古朴风雅,力扫繁琐和落俗,使紫砂艺术柳暗花明,出现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这种设计、制造、刻款、镌铭多人合作,与圈内作者独立研制生产出来的紫砂壶,即后人津津乐道的“曼生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