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汉代摩崖像②

  【孔望山汉代摩崖像】
  我国最古老的石窟雕刻。位于江苏省市南岩。高约一百公尺,长约十六公尺,有大小一百零八尊佛像、罗汉像,以及涅盘图、舍身饲虎图、力士像、大象与蟾蜍等雕像。刀法简单朴实,极具艺术价值。关于其造像年代,或谓为汉末作品,或谓为三国或西晋以后所作。
  ◎附︰镰田茂雄着·关世谦译《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册第一章第四节(摘录)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像的调查报告,发表在1981年第七期的‘文物’,据报导在孔望山的岩面,挖得一0五个石刻像;这些石刻像中,被认为是佛教造像的,包括有涅盘图、舍身饲虎图、佛像、力士像、象像等。
  孔望山的石刻造像中,被认定是佛像的理由是︰头顶上有高肉髻,右手结施无畏形状的手印,两手置于胸前,结跏趺座,全身有凹入形的身光等;此外也有胡人侍立的坐佛造像、也有象夫的石像,而且石像还脚踩莲花等。
  有关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中国大陆的研究学者有论文发表。据论文的报导,从造像的技法来推定其年代,对于技法中的凸面线刻式样,认为很接近后汉桓帝时代的武氏祠或沂南画像石的式样;至于其浮雕式样,则类似永初七年(113)的戴氏画像石和永建五年(130)两城山出土的食堂画像,以及有‘熹平四年(175)四月十三日’记铭的徐州茅村墓画像石等式样。其高浮雕技法,则与山东安邱董家庄画像石墓中的雕刻式样类似;其单线阳刻的技法与画像石中的单线阳刻几乎是手法一致,这种手法据说从后汉直到魏晋都颇为流行。从技法、式样来说,对此孔望山造像,下定结论,认为是后汉末期出现的佛教造像。
  归纳中国大陆学者的主张,孔望山造像的手法和式样,和后汉的墓石像等的式样类似。此外,佛教像和图像在当时,是依据汉译的佛经知识而作画的。因此,依据推定孔望山的造像是后汉末年之物,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则认为这就是最初的佛像雕刻。果真能如此下结论吗?笔者个人从译经史的层面着眼,对此结论,仍持若干疑问。(中略)
  综合以上所述,孔望山摩崖石像,仅从其技法与式样来推定,若依中国大陆研究学者所推断是后汉之物,但这究竟是否就是佛教像?仍然留有若干疑问。如果认为是佛教像,那么,其造像年代,可能须下降到三国、西晋时代;另一方面,如确认就是佛教像,而且是后汉时代的造像,那么,对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必须重新加以考虑。历来都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路线是由中亚经西域而传入中国,但如果孔望山的石像确认是佛像,而且是后汉之物,那么,佛教最早是经由南海航路传播到中国的东海岸一带也是有可能的。这条南海航路,从相当古老的时期就已发达,佛教通过这条航路传入中国东南海岸,也是相当有可能的。

为您推荐

铁山摩崖刻石②

  铁山摩崖刻石   铁山摩崖刻石位于西北部,之阳。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刊刻。摩崖南北长61米,东西宽17米,为一斜坡约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总面积1037平方米。   刻石根据字体大小、内容和位置,可分为3类:   1、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