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形螭虎纹玉杯②

  竹筒形螭虎纹玉杯(明代)
  通高1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东方美的象征
  是东方美的象征。对竹的观赏和品味并使之成为一门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传世的竹筒形有多件,而这件是公认的代表之作。
  慧眼神奇
  玉杯系选用上等青玉琢制,玉材局部有隐隐约约的褐斑,这本是瑕疵,但其在器外壁自然舒展的延伸,犹如有意剔留的竹青,匠师慧眼独识,化瑕斑为神奇,弄拙成巧,使之变得更加珍贵。
  竹节生机
  玉杯为扁圆的三节竹筒形,竹节中间掏膛为杯,体向一侧微微弧弯,线条流畅,富有美感,杯底一节作闭口状,并琢有竹根部的圆圈纹,极有情趣。竹节间的圆圈凸弦纹和生机蓬勃和竹枝和竹叶,更是一着神笔,将整个玉杯刻活。
  螭虎梅花
  竹叶下一只顽皮的(似龙如虎)正沿着杯壁向上匍爬,从它上探的头颅,胀紧的四肢骨肉和倾力卷曲的尾巴来看,似乎已使尽全身气力,表现出一副想趁主人离开之时,偷品杯中佳茗的憨态。
  杯把的处理,匠师也费了一番心机,被紧紧掩住的梅花,好像经不起春天的诱惑,破竹而出,紧紧依附在竹筒上,与竹筒珠联璧合,融为一体。
  高贵纯洁的化身
  竹与中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人之所以爱竹,爱竹形艺术,是因为人们把竹子一尘不染,不畏严寒,高雅素洁的品性作为自己品行的准则,在竹子身上寄托着文人们清高的生活情趣。所以,竹被列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成为文人生活的影子,赋诗作画的题材。
  晋代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宋代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心声;明代作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坚贞不拨的性格明志;清代更是到了“无竹不入居”和作画“胸中成竹”的地步。
  从这件竹筒形玉杯中,我们确能感受到中国人爱竹的情怀。

为您推荐

清吴之璠木雕人物笔筒②

说明  这件清代吴之所作木雕人物笔筒用黄杨木雕成,口与底镶嵌红木,椭圆形,内口如灵芝瓣。周身浮雕晋谢玄对弈图。作者采用高浮雕技法,用刀圆熟深峻,人物位置自然妥贴,神态逼真,吴之的款印原刻于浮雕的岩石上,后被乾隆皇帝令..

宙斯像②

  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中央大厅中,陈列着一尊巨大的青铜雕像。它张开双臂,左手前伸,右手微举,全神贯注,似乎要迸发出千钧之力。这就是古代希腊雕刻杰作——宙斯像。这尊雕像已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长期沉没在海底,1928..

红铜面浮雕挂屏②

  名称:红铜面浮雕母子象挂屏   简介:   长94.5、高4.5厘米   1983年8月,总统巴纳纳赠政府。   在挂屏的木框内镶着红铜板,其中心粘贴着涂铜粉的塑胶雕母子二。仔象仰头举鼻至母象嘴边,母象则用长鼻爱抚其背,母子..

动物座屏②

大府铜牛②

  大府铜牛是一件小巧精致的青铜雕塑艺术品,因铜牛腹下有铭文“大府之器”而得名。牛作卧状,头颈回伸,尾甩贴于左股之上,前膝双跪,后腿屈于腹部。牛眼、眉和鼻用白银缕错而成,周身及前后蹄镶嵌成舒展和卷曲的图案,脊梁是中..

角雕动物②

  角雕动物是一件由动物的角雕塑而成的工艺品。全器雕刻成虎头蛇身的异形动物,最大的动物头部向下,尾巴朝上,通贯主器,构成角雕的主体部分。次大的动物则头部向上,尾巴朝下,长尾自然构成一个圆圈,与最大的动物头部构成角雕..

蟠蛇卮②

  蟠蛇卮(饮酒器)是一件实用工艺品。蟠蛇卮为木胎髹漆,器形为筒状,盖弧形,与器身以子母口扣合,三矮蹄足,器外表浮雕20条相互蟠绕的蛇为装饰。其中盖上8条相蟠的蛇,4条髹红色,头部向上朝向盖顶正中;4条髹黄色,头部向下朝向盖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