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连根②

  崔连根先生是我国象牙微雕领域第一个获取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人,也是连续3件作品获此殊荣的人
  崔连根,今年六十七岁,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十二岁时迷上了微雕艺术,一九五六年投亲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如今在新疆他已是颇有名气的民间微雕艺人。
  崔连根创作的彩刻作品《微雕清明上河图》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整个作品长32.376毫米、宽1.408毫米。这是他继1997年首次创作《清明上河图》(局部)和《丝路驼铃》两项微雕作品同时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后,第三次获奖。
  28天完成《清明上河图》
  2002年初,崔连根花28天时间完成了《清明上河图》,长32.376毫米、宽1.408毫米,整个作品不及一根火柴粗。携带这件作品来到上海,迎接他的,是又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诞生。
  完成全幅《清明上河图》的动力来自于此前一篇报道:2000年1月,崔连根在报纸上看到了微雕艺术家王立平冲击微雕极限的消息,王立平最后完成的作品长19.35厘米,宽0.93厘米,差不多是一支铅笔的大小。这件事给崔连根很大的触动,他想试试看自己能搞多小。
  不过,对崔连根来说,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单是为了申报把作品拍照留存就够他折腾的。微雕作品肉眼根本看不清,普通相机无从拍摄。碰了无数钉子后,崔连根认识了一家照相馆的老板,他学过钳工,自己动手做了个放大器装在相机上,勉强能把作品放大拍摄,基本帮崔连根解决了问题。但遗憾仍然不可避免:1997年,他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三件作品,除了《丝路驼铃》和《清明上河图》(局部),此外还有一幅《熊猫》,一只熊猫傍着一丛翠绿的竹子,整幅作品不到一粒芝麻的六分之一大,当时想尽办法还是无法把它拍成照片,失去了申报的资格。
  首次创作,熟悉作品花了四五个月时间
  崔连根一直比较喜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市俗生活与节日景象,是一幅写实生动的长卷风俗画,全图有人物五百多个,还有各种建筑、交通工具等,画面全长528厘米,宽24.8厘米。
  崔连根觉得,该画比较有立体感,很适合用微雕来表现。所以一早萌生了搞关于《清明上河图》微雕的想法。1997年,在雕《清明上河图》(局部)前,光临摹原画、熟悉作品就花了他四五个月的时间。此后,他又先后两次刻画这幅作品,一次比一次尺寸小,一次比一次熟练,完成作品所需时间也越来越短。
  一小包象牙片用了三十多年
  采访崔连根,老是无法搞清现实世界与他刀下世界的差别。一个“搞了这么多年微雕,应该用掉不少象牙”的问题,令他微微笑。他现在用的象牙还是30多年前的,当时北京一家牙雕厂的厂长在看过他的作品后,送给他一小包生产象牙工艺品剩下的边角料。这些料经过挑选,可用的只有三分之一,就是这么点材料,用了30多年,至今仍余不少。
  言及此,他起身拿过来一只照相馆用来放证件照的小纸袋,从中倒出一沓小纸片。经过他指点,记者终于从纸片搜寻到了针尖大小的象牙点。不留神的话,放在面前都不会发现这纸片上另有玄妙。
  一口气创两个吉尼斯世界纪录
  崔连根至今已完成了500多“粒”微雕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很广,山水、人物、飞禽走兽,都是他刻画的对象。早在10多年,就有朋友鼓励他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1997年,搞微雕已有40年的崔连根精心挑选了3件作品从新疆赶到上海。
  两个月后,他的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和《丝路驼铃》同时获吉尼斯世界之最证书。《清明上河图》(局部)刻在长14.08毫米、宽5.5毫米的象牙片上,内容包括桥和人物150余人。《丝路驼铃》刻在长4.976毫米、宽0.696毫米的象牙片上,12只骆驼鱼贯而行,神态各异,整个作品可从针眼里穿过。据说,就连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见多识广的工作人员也不免啧啧称奇。
  主要工具就是一把什景锉刀
  从字面上来理解,很容易把微雕想成坐成高倍放大镜后,觑着眼睛一丝丝小心地描丝刻线。
  其实,崔连根全部的工具,只是一个只能放一根牙刷的小牙刷盒,里面有什景锉刀一把、小毛笔两支,插在细竹管上的小针一根,平头锉刀一把。平头锉刀负责在开始雕刻前铲平象牙片(当然这是指《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大型”作品);小针是在微雕作品完成后用来上清漆的;小毛笔的毛大半被削去了,只留头上尖尖的一小撮,这是用来给微雕作品上色的。
  崔连根说,我的主要工具就是那把什景锉刀。就是这种普通钟表修理工常用的什景锉刀,在崔连根手上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在针尖之地精雕细琢出了无数巧夺天工的作品。崔连根的微雕,全凭手感。至于放大镜,除了每次雕刻中断再续时用来对好刀茬口,就是用来细察自己的作品。功夫练到了家,纵刀所至,刀法流畅,气韵天成。
  50年前,微雕大师亲自上门招弟子
  崔连根与微雕结缘说来颇为传奇。1952年微雕大师胡佩衡在镇江金山办展览。当时16岁的崔连根从小酷爱美术,先学西画,又攻国画,金山是他常流连写生之地,寺庙里的和尚也常当他的“模特”。因为画得着实不错,有的作品就被和尚挂起来了。
  胡佩衡看到崔连根的画后觉得他是块搞微雕的好材料,而他正为自己年纪渐长后继无人忧心忡忡。于是一直找到崔连根家,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学微雕。崔连根觉得微雕这玩意儿挺神秘,于是一头扎进微雕世界。后来他经历变迁,从烟雨江南到漠北新疆,始终没有从那个微妙世界抽身出来。
  在初次接触微雕的崔连根看来,刻微雕更像是件体力活。因为微雕跟美术关系极密切,而他本身这方面条件不错,只要继续加强练习即可。胡老师着重严格训练他微雕技术方面的基本功:崔连根每天都得练握力,搞来一堆黄沙抓来抓去,练举重,练肺活量,因为,说微雕千钧一发毫不夸张,身体哪一个部分控制不好,将前功尽弃。搞微雕最考验的是眼力,为练视力,他已经养成习惯,在外一有空儿就朝天空看,发现一只鸟就一直盯着看,直到它从视野消失,然后再寻一只来追踪。
  刚入门时崔连根在砖头、竹片、木片上雕刻。他的进步相当神速,三年时间就基本能独立创作微雕作品,当然这时他采用的微雕材质已经是象牙之类的了。
  崔连根1979年退休前一直在新疆水泥厂的化验室工作,为把精力集中在他挚爱的微雕事业上,他早早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这么多年来,他工作以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微雕上。

为您推荐

犀牛角雕②

  《》曾记述:犀角出南蕃西蕃,云南亦有。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粟纹中有眼,谓之粟眼。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儿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有通天纹,有重透纹;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古云通犀,此二等佳贵。有侧透者,黄中有..

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②

  【名称】:北宋定窑白釉褐彩轿   【类别】:瓷器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烧制   【文物现状】:1969年出土于定州静志寺塔基,现藏定州博物馆。   【简介】:   这件北宋褐彩轿通高15.8厘米。轿身..

东门派②

  东门派--雕刻派系之一   “东门派”在薄意雕术上也人才辈出,颇有建树,如林友清、林友琛、林寿甚、郭懋介等人,其薄意作品别具风格。特别是“东门清”林友清及其子林寿甚,其薄意作品风格与“西门派”迥然不同。他们..

潞简王墓石刻②

东陵石刻②

  清代雕刻。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是规模宏大、体系完整之帝王后妃陵墓石雕群像。康熙二年(1633)始修。有顺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 、乾隆帝裕陵、 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以及慈安、慈禧太后等四座后陵、五座妃园寝和..

王处士椁石刻②

  明代雕刻。在今陕西华县侯坊村发现。椁长2.32尺,四周刻有人物、 花卉 、纹饰;一头除附有纹饰外,中央书有“处士王公之柩”,右边写“万历四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巳时故”。椁两侧刻画很好,从露出泥土外的四侧看,有明暗云纹及..

定陵石刻②

  明代雕刻。在今北京昌平境内的天寿山。 十三陵之一,为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之墓。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至十八年完工。1957-1958年,对定陵进行科学发掘,发现“地下宫殿”; 石门高3.3米, 宽1.7米, 上雕铺首衔环及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