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墓出土提梁壶②

  名称:
  制造年代:
  材料:
  规格: 高17.7厘米
  收藏地:博物院
  介绍
  据考证,唐代以前,尚未出现专门的茶具;唐代“茶圣”陆羽创导的品饮法,带来一整套庞杂的茶具体系;宋代则基本沿袭了唐朝的体系,但较之唐代茶具的古朴风格,更显富丽堂皇,流行使用金银等金属制作;到了明、清,则呈现一种返朴归真的趋向,宋代盛行的“斗茶”已不时尚,加之明代制茶方法的改革,陶质的紫砂茶具在正德年间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
  明代和清代,是紫砂史上百品竞新的鼎盛时期,大致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自16世纪至17世纪初,明朝正德年间兴起至明中期盛行。此时的紫砂壶造型上明显受铜锡器皿外形的影响,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亦随处可见,较多地出现了筋纹器造型。这一时期的紫砂壶造型浑厚,比例协调,泥质颗粒较粗。镌刻楷书签名款于壶底部,是早期落款的形式。中期,自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期,即明朝末年至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是紫砂陶的全盛时期,制壶名手辈出,茗壶品种繁多,这个时期的紫砂塑器由于一代名工陈鸣远的天才而达到了鬼斧神工的水平。中期的紫砂壶的装饰手法空前多样,有浮雕、印贴、簇花、镂空、泥绘、彩釉等,可说是集各代陶瓷装饰之大成。自清初以来,壶作者的名款常以图章形式留于壶底及盖内,也有刻诗词、盖作者图章,并留年款的。晚期,自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也就是从清朝中叶到清末,紫砂壶艺由于文人的参与和提倡,在造型与装饰上发生了新的变化,增添了浓厚的文人趣味。
  该提梁壶属于紫砂史早期的作品。壶体量较大,胎质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壶面粘附着“缸坛釉泪”,色泽呈肝红,球腹,平底,矮直颈,圆平盖,葫芦状钮,无子母口,弯流。流与腹间贴塑柿蒂装饰纹。倭角式高提梁,后部内有一拴绳系盖的小系。壶盖背面有简单的十字形筋,这表明当时烧制紫砂器仍没有另装匣钵。
  此壶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根据同时出土的砖刻墓志纪年推断,为嘉靖十二年,即1533年。这是我国目前唯一有确切纪年可考的嘉靖早年的紫砂器,对于鉴定供春时代的紫砂器具有借鉴意义。
  市场估价:人民币35万元。

为您推荐

吴经墓出土提梁壶②

  名称:   制造年代:   材料:   规格: 高17.7厘米   收藏地:博物院   介绍   据考证,唐代以前,尚未出现专门的茶具;唐代“茶圣”陆羽创导的品饮法,带来一整套庞杂的茶具体系;宋代则基本沿袭了唐朝的体..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②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主编 :   执行主编:权奎山、秦大树、孙新民、、李宝平   副主编:、刘兰华、冯小琦、彭善国、陈克伦、栗建安、、李建毛、沈岳明、耿东升、翟健民、罗勇等担任   出版:   语种:中英文..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②

  【名称】:明隆庆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类别】:   【年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通高30cm 口径10.5cm 足径15.3cm   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

青釉提梁倒注提壶②

宋青白釉蟠螭提梁倒流壶②

  【名称】 宋青白釉蟠螭提梁倒流壶   【类别】   【年代】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通高:11cm,足径:6cm   壶为瓜棱球形,一条堆塑其上的螭龙巧妙地形成壶流与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圆洞。..

宋定窑白瓷瓜式提梁壶②

  【名称】 宋定窑白瓷瓜式提梁壶   【类别】   【年代】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 现藏   【简介】   北宋,十至十一世纪   全高13.5公分,足径7.0公分,口径约仅2.5公分   注壶,作..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②

  【名称】: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类别】:   【年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   【简介】:   通高30cm 口径10.5cm 足径15.3cm   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字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