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贯耳壶②

  【名称】:黑陶贯耳壶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遗物
  【文物现状】:
  【简介】:
  良渚黑陶在中国制陶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以其典雅质朴、制作精良、造型优美、妙趣横生而受到古陶瓷爱好者的青睐。
  黑陶贯耳壶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造型为高颈直口,略微向外舒展,腹圆自然凸现,颈肩之间巧妙地配装了两只对称的贯耳,十分显眼,它既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又可用绳系提水,颈肩连接处有制作的接缝,形成自然的分界线,给人端庄、稳定、实用的印象。外观漆黑光亮,显示黑陶的秀美韵致的风格所在。它不像马家窑彩陶那样以图案与花纹来修饰,更能引人注目。黑陶采用轮制而造,技术娴熟,造型比较匀称,在皿物接合处,辅以用手捏制部分相配合附加上去。我们稍加留意可看到手工的痕迹。贯耳壶表面还留下不少刻痕,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原始文字符号,我们猜不出先民要表达什么愿望。
  黑陶原料是粘土,用来制陶原不会是黑色的。先民为避免土坯日晒火烧开裂,有意识地掺和事先经过燃烧炭化的植物茎叶和稻壳作为原料,由于加入了黑色的炭末,烧成的陶器显黑色。黑陶的大量出现,从深层次分析,同崇尚黑色的古代民俗观念有关。史书上记载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故,出葬时秦军乘机攻打晋的友国郑国,郑国得知后作了准备,秦国只好顺势灭了附近小国挥师回朝。晋国得知秦军归途要过晋边界。这时晋军在服丧期间,士卒都穿白色丧服。晋人以为出征穿戴白丧服不吉利,晋襄公下令把白色丧服染成黑色出师,结果大胜,并用黑色丧服安葬了晋文公。这则故事说明古人尚黑的习俗。黑陶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心醉的,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散发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正是尚黑的民俗心理与情感的充分体现。

为您推荐

汉代黑陶罐②

  广口、短颈、溜肩、敛腹、平底、黑胎、无釉。肩上对称饰六个凸状钉,应为简单的辅首。   是和并存的时代。及至隋唐,随着原始青瓷逐渐发展成为成熟青瓷,陶器也就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汉代陶器产地大多在中原地区..

黑陶②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

龙山黑陶②

  黑陶是在烧造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最早发现于,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前1810年左右,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

黑陶细刻纹镂孔足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