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夹砂红陶甗
英文名称: Red pottery yan mixed with sand
出土于腹地诸城市前寨大汶口文化遗址的这件夹砂红陶甗,是上古时期的复合烹饪器。它的上部形似深腹盆但无底,下部形似深腹鼎而束口,上下两部分中空相通,且均形体浑圆,三条扁凿状的长足外撇而立,顿显稳重之态。在浅红色的器物表面上,分布着稀疏而浅的斜篮纹,若隐若现,但足部的三块深蓝色晕斑却醒目异常。
原始的蒸锅甗是中国古代炊器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汉代及以后的学者将其解释为无底的和无耳空足的的复合结构。它实际上就是一套蒸锅,并兼有了灶和锅的双重功能。其使用方法是:在三足撑起的空间内放柴烧火,形同不挡风的灶,下部盛水煮饭而上部放置米类干食,依靠下部沸水形成的蒸汽上浮将上部干食蒸熟。口沿部位还可以加盖盆以防蒸汽外泄而提高热能。上下两节的结合部一般要放置竹席,即今天所说的,需蒸的食品就放在箅子的上面。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商周以后多为铜质,且形体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汉以后甗作为炊具逐渐被淘汰,所以今天已极少使用这个字眼了。
陶器装饰的主要纹样--
篮纹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陶器装饰的主要纹样之一,在制作陶器时,用缠有荆条、竹篾的拍子不断拍打陶器,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了类似篮子编织纹一样的纹饰,故称之为篮纹。
规格: 高27.7厘米 口径16.5厘米
收藏地: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为您推荐
【名称】:汉彩绘陶鼎
【类别】: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文物原属】:宫廷器具
【文物现状】:现藏博物院
【出土时间】:197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
【简介】:
通高24厘米..
【名称】: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类别】:瓷器
【年代】:北宋
【文物原属】:北宋汝官窑烧制,御用官瓷。
【文物现状】: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出土
【简介】:
口径5.8厘米,足径8.4厘米,高19.6厘..
【名称】: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类别】:陶器、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
【简介】:
骆驼高70cm,长51cm,佣高68cm。
俑白色陶胎,面部敷粉画彩,身施黄、绿、白三色釉..
过伯簋
【年代】: 昭王(约前989——977年)
Bronze gui-vessel marked Guobo (about 989-977B C)
【尺寸】:通高18.1厘米,口径16.2厘米,腹径16.5厘米
【收藏时间及地点】:1958年博物馆顺博物馆顺登峰街道..
晋。长26厘米、宽14.4厘米。灰白色胎,施青釉,釉色青中带灰,釉质莹润匀净,器身呈蚕茧形,头上扬,圆口平唇,上面堆塑眉眼、鼻耳。提梁作索纹圆条状,器身中部内缩,两侧刻划飞翼,前后腿部外鼓并以线条划出轮廓,显得强壮有力,四足卧..
【名称】:宋龙泉窑三足香炉
【类别】:瓷器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宋代龙泉窑烧制
【文物现状】:
【简介】:
高8.5cm,口径8.7cm。
釉面随着施釉厚薄的变化而变化地开出了疏密有致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