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渭南澄城县境内,“土生土长”的尧头陶瓷,以其造型浑朴大方、胎骨憨厚古拙、釉色纯亮缜密而深得域外好瓷者的喜爱。而这看似不起眼,曾经被渭北人广泛使用的老瓷器物,则被誉为区域原生态陶瓷的活化石尧头陶瓷是渭北著名的民间瓷窑,有着千年以上的烧造历史。
明代县志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而当地人称,早年曾发现过古窑碎片上刻有汉代的年号,因此,认为尧头窑最早始于汉代,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在古窑遗址,参差错落的旧瓷窑及匣钵、窑渣,今日依稀可辨;年代久远的残瓷绵延数千米,杂乱的堆积在黄土瓦砾之下
尧头陶瓷以其造型稚朴、古拙,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风情及浓郁的泥土气息而著称。器皿造型单纯稳重,色调柔和雅润,纹饰布局疏简不拘。器物装饰常采用黑釉刻花,黑釉划花,白釉铁锈花,白地青花,黄地铁锈花,刻画花等。其粗瓷的釉色多为白、青、黑三色,花色除白黄之外,还有蓝色及棕红色。如碗、碟或白釉兰花贡黄釉铁锈花,单色手描,朴素大方。各种器皿上堆饰的花卉、动物形态,这与当地民间的剪纸、面花造型如出一辙。其中,乌黑的黑釉瓷最为人们喜爱。代表作有黑釉老鼠罐,罐盖上爬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老鼠,以罐盖喻天,以罐底喻地,喻老鼠为繁衍之神,寓意子孙世代繁衍生息、其乐融融。因此,有人赞美尧头黑瓷:硕大的器型具有仰韶文化的韵味;一身黑袍、落落大方的釉色,让彩瓷相形见绌;洒脱自如,无拘无束的艺术手法,包容了古瓷所有的文化内涵。
如今,在渭北的广大农村,富裕的乡亲们早已弃用了粗瓷器皿,取而代之的是“景德镇”、“醴陵”、“龙泉”等窑口的细瓷器物。然而,在许多老人的眼里,貌似笨拙的尧头陶瓷却附带了太多的家史,他们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若干尧头窑粗瓷器物。鱼纹盘、青花松鹤纹盘、铁锈花菊纹福字碗、黑瓷座墩、苜蓿花碗以及被老百姓形象地称其为“鸡娃灯”的黑瓷灯等诸多乡土气息浓重的陶瓷,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也浮想联翩。尧头陶瓷以其形式独特、典雅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历史的瞬间,给我们探索昔日淳朴的民间生活场景,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和想像空间。
长期以来,古拙浑朴的尧头陶瓷不曾登“大雅之堂”,不为古陶瓷研究界所知晓,更未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这一缺憾已被改写,尧头窑陶瓷的烧制技艺,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保护这陶瓷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只“乡土奇葩”,国家有关方面已拨出专款,征集尧头窑昔日烧制的代表器皿。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