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彩石镶嵌
传统彩石镶嵌是以天然叶蜡石为材料加工成预先设计好的图案,镶嵌在红木、樟木等上面的工艺美术作品。叶蜡石色彩丰富,石质细腻温润,适合雕刻与制作。它的天然色彩和肌理给人一种古朴、高雅、清纯的感觉。彩石镶嵌可分为浮雕、高浮雕、擎雕、平磨平嵌、黑地平磨镶嵌、浅色地彩石平磨镶嵌等。平磨平嵌类似于印象派绘画的点彩技法,其分色分块基本按照中国画六法,随类分色,随类赋彩。其作品色彩华贵,光亮照人,可登大雅之堂。
其制作工序为,把所需镶嵌的图纹形状在板面上刻凿出来,然后把切好形状的彩色石片嵌入相应的凹槽内,在凸出的石片上雕凿或磨平。凸出的工艺叫浮雕镶嵌,磨平的叫平磨镶嵌。经过画稿、勾形、排列、刻线、砑格、配石、框架、填漆、镶嵌、雕刻、粘贴、打磨、上蜡等工序才能完成。使用工具大致有:曲线锯、切割机、抛光机、砂轮、标尺、锉、钻、钳、锤、镊、各种凿类、剁斧、刷子、环氧树脂、防水快干白胶等。
两件作品
春暖花开时节,我如约来到彩石镶嵌艺人缪成金的家。他给我展示了两件珍藏的宝物。
一件是双门抽斗藏画柜。樟木质地,通体施金漆,荸荠色,1.5米高,1.2米宽。柜身镶嵌着6幅玉石人物图案。侧壁两幅为《穆桂英挂帅》和《郭子仪遇仙》,两扇橱门为两幅《贵妃醉酒》,下面两个抽斗分别为《求贤图》和《仕女图》,但石片多已脱落,痕迹仍很明显,看样子有近百年历史了。缪成金说他是花了600元钱从旧家具市场买回的。卖主称立柜是从已故陈梅豪(1893—2004,温州名医)家收购来的,是当年陈梅豪结婚时吴百亨(1894—1974,温州实业家)赠送的礼物。
另外一件是彩石镶嵌的毛泽东侧面头像,制作者就是缪成金本人。他说,这件作品高80厘米、宽60厘米,平磨嵌彩镶框,制作于1967年。作者采用微妙变化的暖色石料,表现了毛泽东的奕奕神采;其头发、衣领、背景则选用紫岩花、田青绿等偏冷色的石料,色彩对比鲜明。作品大概是艺雕厂解散时流传到社会上去的,据行家估计,这件彩石镶嵌的作品价值10万元。征得持有人同意,缪成金拍了照片,以纪念自己的得意之作及那段人生。
历史渊源
彩石镶嵌系石雕与木雕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的起源与温州本土一种石料有关。永宁江北罗浮乡,也就是今天的瓯北千石村,出产一种松软的石料适宜雕刻,当地人称之为“罗浮石”。因矿床所在处有华严尼寺,古时也称华严石。明代姜准在《岐海琐谈》中提到,嘉靖年间,永嘉主事周尹岱开采罗浮石,以镶嵌器物杂具。罗浮石属叶蜡石之一。由此看来,从青田经瓯北至泰顺及福建寿山,确有一条叶蜡石矿的矿脉存在。
清光绪年间,温州开始批量生产彩石镶嵌工艺品,大多应用于红木家具上,雕刻题材有人物、花草、虫鱼等。当时老城区打锣桥一带开设的作坊店铺约有10多家。1920年有产品销往南洋,作品还参加日本东京的国际展览。抗战时上海小东门形成了一个经销温州彩石镶嵌工艺品的中心。1950年进入香港市场,年产达600多幅,有十几位艺人干脆定居香港,直接在那里接受客户订单,就地制作。
借他山之石
传统彩石镶嵌一般都局限于室内,其实石头来自天地之间,本应回到天地中去。彩石镶嵌的衰落有多方面原因,题材狭窄,材质单一,较难与现代室内摆设相协调等。那么大型公共空间,比如广场和建筑,可否考虑彩石镶嵌艺术呢?我认为是可行的。前些年山东威海的海滨公园就利用花岗石制作了两件各有20多米长的镶嵌壁画《翔》《海韵》。公园对面就是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驻地刘公岛,数千中国将士曾以身殉国,血染渤海湾。在这一特定氛围中,镶嵌壁画与广场主体及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一点也不显得喧宾夺主。壁画的存在让人产生一种“近看则有,远看若无”的感觉。尽管当地市政府为赶落成只给了一个月时间,材质也都是建筑的边角料,但他们还是成功地做出了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用贝壳、鹅卵石做镶嵌的范例,而西方的彩石镶嵌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材料不拘一格,大凡大理石、白玉石、金星石、马赛克等都可用作镶嵌石料,利用它们的自然形态、纹理脉络和丰富色彩作为造型语言。
中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头,彩石镶嵌应该具有光明的前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