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浮雕②

  位于古城王郭村。
  虞弘墓石椁为我国首次发现,它居于墓室中部偏后,为的建筑形式,由椁顶、椁壁、椁座三部分构成。椁顶形制为歇山顶,三开间。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结构准确,造型生动,面部朝外,背负椁座。墓中残存着10余个人物俑,有待从俑、和伎乐俑,均为石质彩绘,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其余出土物有八棱形汉白玉石柱、莲花座、白瓷碗、铜币等80余件,变十分考究。
  然而,最令人叫绝的当数石椁正面、里面正壁和两侧壁以及椁座四周的彩绘浮雕。今天,面对流派纷呈、百花争妍的造型艺术世界,我们对1400多年前先民的雕刻技艺,仍感到佩服不已。
  虞弘墓浮雕
  1、丰富的生活内容。墓主生活在几个不同地域,历经几个不 朝代,阅历不同寻常。所以,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同样多重的生活层面:有盛大的宴饮情景,有热烈的乐舞场面,有雄捍的狩猎图像,有温馨的家居气氛,还有浩荡的出行阵势,可谓丰富多彩,蔚然大观。对此,有人认为这些五彩纷呈的生活图景,可能是墓主生前官僚身份、逸乐生活以及理想愿望的全面表现,但也有人认为这也许是当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狩猎图中,那些骑着大象、骆驼的斗士与雄狮搏斗的场面甚为惨烈,令人不寒而栗。那么,这是真实的情景吗?有人把这些和其它部分相参照对比,认为这可能上当时类似“乐舞百戏”的一部分,属主体画的从属画,对主题内容起陪衬作用。在这个精彩画面中列坐的乐队是庞大的,有伐鼓的,有击磬的,有吹奏的,有弹拨的,还有舞蹈的,这是“百戏”中的主要节目,刻在图中的突出位置。面对它,我们仿佛身于高台之是,观看百戏陈杂,聆听乐音齐奏。这些充满动感的画面,足以让我们窥视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原貌,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除了古人的遗物之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声绘色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
  2、鲜明的文化特色。图中人物皆深目、高鼻、卷发、有浓须者。其服饰、、、舞蹈以及花草、树木、动物,典型的如衔绶鸟、带绶马、带绶羊以及葡萄形纹饰等,都来自诸国,洋溢着浓烈的中亚民族生活气息,反映着墓主人的民族、宗教习俗和萨珊文化特色,而与中原文化韵味相去甚远。
  3、高超的艺术水准。当年的艺术家以石为地,以刀代笔,使隋代的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在这一独特的艺术形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立足于现实主义,人物造型是写实的,比例适度,结构准确,姿态生动,表情自然,然而,作者又不仅限于此,他们把浪漫主义的夸张和幻想有机地揉合进去,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抒发了美好的憧憬和追求。如疾驰的奔马居然生出双翅,后腿衍变成彩云,大有天马行空,腾云驾雾之势;天上的飞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灵性,口衔花枝与人同乐,可谓匠心独运,寓意深邃。
  汉白玉浮雕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则,打破时空概念,使整体画面显得饱满紧凑,丰富有序,主次分明,繁而不乱。即使那些专作装饰以衬托主题思想的图案,也雕刻得细致入微,令人叫绝。浮雕还施以彩绘和描金,颜色以红、绿、黄、黑色为主,其中黄色为描金,历经千年至今仍艳丽如初,在阳光下愈发流光溢彩,绚烂无比。
  总之,不论浮雕描写的是社会还是个人的生活,均无不带有隋化艺术醇厚朴实、大气雄浑的风采,先人们严谨的写实,大胆的夸张,合理的想象,精湛的技艺,都能使今天的美术家从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因此,它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的中心区域,何以出现如此难以解读的西来艺术,这个话题牵系着专家学者的心
  中国的历史发展到西汉时期,一个具有探险精神的博望侯受派遣,两度出使西域,从而促成了汉朝和西域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尔后经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内地对外的主要陆路交通线就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再由此转运欧洲的那条著名的“”。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绸和其它货物源源西运,而西方的银器、香料、宝石、玻璃器、毛织品等,也经丝绸之路运抵中国。建国以来,在丝路东段的新疆、甘肃等地,直到它的东端西安,或另外几个都城(如大同、洛阳)的延长线上,都出土了许多有关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遗物。而晋阳作为北齐政权的陪都,其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使之亦成为当时中外商人往来穿梭的集散地。与虞弘墓仅距数百米之遥的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曾出土有大量胡人俑、驼俑及其它反映中西交通的艺术形象。金胜村附近的唐化初期墓葬也出土过类似的文物和波斯货币。这些都无不反映射出隋化前后西方商贾和文化使节曾在晋阳这块土地上频繁活动的历史画面。
  此人在、非同寻常的经历,其本身即是这种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贸易是一种手段,与之并生的必然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和逐步融合。虞弘墓石椁外部造型基本采用汉式建筑传统,但雕刻内容、人物造型则完全保留其本民族特色。这件堪称“中西合璧”的汉白玉浮雕艺术品,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异常丰富,令发掘工作者一时难以识读,同时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采用浮雕和彩绘描金手法,以反映中亚地区民族文化为内容的汉白玉石椁,也是反映古化中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的一批实物资料,对研究北朝时期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美术史上也确实是值得华章大书的造型艺术珍品。■

为您推荐

北魏汉白玉佛像莲座②

  这尊北魏太和元年汉白玉佛像莲座为三瓣覆莲式,但各简化为倒盾形,正中突出一条竖棱。佛像脸部轮廓和褒衣博带的装束有明显的中华民族的特征,其流畅绵密的衣纹、端庄娴熟的仪态及悠缓自如的刀法,可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

汉白玉龙形佩饰②

  【名称】:汉白玉龙形佩饰   【类别】:玉器   【年代】:汉代   【文物原属】:山东省曲阜陪葬品   【文物现状】:1970年出土,现藏。   【简介】:   长7.5、宽2.1厘米。   佩饰作片状弧形,两端镂雕精美的对称..

汉白玉浮雕②

  位于古城王郭村。   虞弘墓石椁为我国首次发现,它居于墓室中部偏后,为的建筑形式,由椁顶、椁壁、椁座三部分构成。椁顶形制为歇山顶,三开间。椁座下四周各垫两个兽头,结构准确,造型生动,面部朝外,背负椁座。墓中残存着1..

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②

彩绘石侍奉浮雕②

  名称:彩绘石侍奉浮雕    时代:五代·(公元907年—923年)   尺寸:高82厘米、宽136厘米   出土:1995年河北省曲阳县王处直墓   馆藏地:   介绍:此为墓后室东壁浮雕,汉白玉石,着色,表现侍奉墓主人的队列。该浮雕除..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②

  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高113.5厘米 宽58厘米 厚11.7厘米   省王处之墓出土   藏   这是一块镇墓石刻。石刻所绘,身着,手持宝剑,脚踏似牛怪兽,头顶含珠,该形象取材于中的护法天王。随着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天..

汉谟拉比法典浮雕②

  石雕,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高约71厘米,石碑全长213厘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公元前1894年开始,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日趋繁盛,到第六代帝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已占有了两河流域的整个中下游地区,强盛的国势一直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