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彩瓷器②

  隆重推出一个名为《华丽彩瓷─乾隆洋彩》的特展,吸引了大批观众前往观赏。这批被称为“”的瓷器,烧制量非常稀少,由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于端凝殿与养心殿,除少数陈设,后遭入侵者掠夺之外,基本上流失于外者少之又少,坊间难得一见。
  特展布陈在三0六陈列室。排在一百三十八件展品之首的是“磁胎洋彩红翠地锦上添花双安天盘口双圆瓶”,双圆瓶为模制结合而成,外表双瓶连合,内部相通,瓶身绘有梅花、灵芝、喜鹊,喻有“喜上眉梢”、“芝仙长寿”之意。
  康熙年间,清宫中造办处设立“珐琅作”专门烧制珐琅器。清宫珐琅彩瓷分两类,一是磁胎画珐琅(珐琅彩),一是磁胎洋彩,均是“珐琅作”内完工的官窑瓷器。其工序是先在景德镇御窑场或宜兴等地烧制器胎,检选品质绝佳者运送入宫,再于“珐琅作”加绘珐琅彩,入炉再次烧成。这种一器需经两地制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创举。所谓“洋彩”,就是摹仿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珐琅彩瓷。
  一尊“磁胎洋彩青地金花鱼游春水瓶”,被陈列在显要位置。这尊瓷器分内外两层,是由四部分各自分别烧制后再组装而成。拨转瓶颈,内瓶随其转动,可见彩色金鱼追逐落花的游水趣味。
  “乾隆年间,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两季,亲自前往江西景德镇监造御用瓷器”,廖宝秀研究员说:“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断推陈布新、研究新技法,绞尽脑汁设计新样式,烧制出一批被誉为‘鬼斧神工’奇巧的镂空转旋器;他又开创‘锦上添花’剔刻技法,将洋彩的华贵绚丽臻于极致。‘洋彩’就是唐英创新运用的名词。唐英之后,景德镇官窑再也无法烧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绝世之作。”
  展柜中的“磁胎洋彩番花纸槌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清宫称此类瓶为纸槌瓶。乾隆喜爱纸槌瓶款式,曾在诗注中说明:“胆瓶、纸槌瓶皆瓶式之最佳者”。
  造型源自商周青铜壶的“磁胎洋彩锦上添花喜相逢双环腰圆瓶”,制作精巧,瓶上活环是在坯体烧制时以细小支钉,将活环与耳支撑,烧成后再将支钉移除,复施金彩覆盖,再次以低温烧成时,支钉眼已不易发现。瓶体所绘成对蝴蝶相遇称之“喜相逢”,喻意吉祥。
  展出的“磁胎洋彩红地团花山水汤水碗一对”,碗的外壁有四团圆形开光处,分别以墨彩及彩绘画四季山水人物。“乾隆对此类器物喜爱,将其列为‘乾清宫头等’。”
  被列为“乾清宫头等”的,还有一件仿铜器造型的“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蝉纹罇”,“此器所用釉彩至少在十五种以上,是监陶官唐英监制的,当时仅制作两件,是宫廷的艺术收藏重器。”
  “与其他品类瓷器不同,宫廷基本上不用洋彩瓷器作为赏赐品。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清点文物时几无一失。最值得庆幸的是,这批磁胎洋彩大部分保存完好,目前分藏两岸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朝珐琅彩系瓷器多达五百件以上,这次展出的院藏一百三十八件彩瓷,都依据档案一一还原了它在清宫中原有的正确的品名。”
  瓷中极品,巧夺天工。细细观赏这批曾深锁禁苑、工艺创新的瓷器,实在令人为中国文化中这中西技法合璧、多元文化交融的精品而深深叹服。

为您推荐

景德镇瓷器②

景德镇瓷器概述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

中国瓷器②

  中国瓷器   拼音:Zhongguo ciqi   英文:Chinese porcelain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向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

宋代临汝窑瓷器②

  Songdai Linruyao ciqi   宋代临汝窑瓷器   Porcelain of the Linru Yao of the Song Dynasty   为中国宋代北方瓷窑之一。窑址分布在河南临汝县境内,以严和店窑为代表。临汝宋属汝州,亦称“汝窑”。临汝窑烧..

醴陵瓷器②

中国红瓷器②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

唐代瓷器②

  唐三彩: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然而陶器却有十分富丽 的彩釉。这种彩釉陶一般有黄、绿、紫、褐、蓝等色,近年来还 发现有黑色釉。   因为一件彩陶上基本有三种以上的色彩,故世 人称之为“三彩”。彩陶早在北齐就已..

明代青花瓷器②

  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青花瓷器的绘画用传统的毛笔,以各种线条和点染、渲染来完成画图。这样,线条的精细变化,运笔的疾缓交替,点染的轻重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