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杯②

  代制品。杯中央立一或,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学上的原理制成。据说古时人们曾用公道杯对付贪酒者,斟酒如超过高度,则会全部漏光。
  公道杯盛酒最为,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代间,官府在开设“”,亦名“”,专门为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县,临近的、、、、鄱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看著浮梁县令进贞的艺术珍品枣“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为了进一步发掘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曙光瓷厂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朝上,用青花、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为您推荐

釉下彩②

  一、简介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烧成..

磁州窑②

  注释: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磁州窑概况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

梅瓶②

  英文名称:   MEI vase简介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

变色杯②

龙泉青瓷②

  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

宋代临汝窑瓷器②

  Songdai Linruyao ciqi   宋代临汝窑瓷器   Porcelain of the Linru Yao of the Song Dynasty   为中国宋代北方瓷窑之一。窑址分布在河南临汝县境内,以严和店窑为代表。临汝宋属汝州,亦称“汝窑”。临汝窑烧..

吉州窑②

  注释:图为故宫博物院藏“”。一、吉州窑概况  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