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青花瓷②

  注释:图为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公元1436-1449年,朱祁镇年号)朝,前后共14年,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皇家颁发禁令不许民窑烧制黄、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故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正统以及此后的、三朝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一、胎釉

  正统青花瓷胎有粗有细,细者洁白细腻,粗者白而不腻,多为民用瓷器。器物底部多为细砂底,有现象。有的加酱色釉口,还有如刀切,凝脂的腻白釉,有淡卵青复釉斑痕、细缩釉点的底面僵白釉,个别见挖足跳刀痕。

二、青料

  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料比前前朝精细很多,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呈黑褐色,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个别处泛蓝色,少有晕散现象,流釉处呈蓝黑色。

三、造型

  正统青花造型继承了宣德器物,器形饱满,有代表的器物有、三足炉、筒炉、、小鱼缸、、等。其他器形还有如碗、盘等。其中瓶、炉等琢器出现了带戟耳和带座的器形。
  梅瓶和时期的大致相同,正统时期只是口部开始内收,而宣德时梅瓶口向外卷;宣德时从肩至腹部线条变化比正统时明显,正统梅瓶器身线条变化较平缓,肩部不如宣德时期饱满,足不外撇。
  罐与宣德时期类似,大口、丰肩、圆腹,造型向高发展,矮扁的罐形较少出现。

四、纹饰

  正统青花纹饰精致,装饰布局繁密。
  主体纹样有:、、、、、犀牛望月纹、孔雀牡丹纹、貂蝉拜月纹、松竹梅纹、鸡冠花纹、荷花纹、、西番莲纹。
  辅助纹饰有:、、折枝花卉纹、、连钱纹、灵芝纹、、、法轮纹、海水纹、云纹、、、火珠纹、、、山石纹。
  龙纹,龙形粗壮,怒目圆瞪,龙肩高耸,毛发前冲,龙爪犀利,龙腿交错呈奔跑状,辅助纹长配火珠纹和十字形灵芝祥云,构成一幅蛟龙赶珠的壮观场面。
  麒麟纹,麒麟昂首前瞻,或站立或卧蹲状,四周配以火焰、杂宝纹,常绘在盘心,也有和牡丹、孔雀纹一起绘于罐身,构成主体纹饰。
  牡丹、孔雀纹,孔雀常画成形如鸵鸟,牡丹叶片如掌形,这种构图方法开始于宣德时期民窑。
  松竹梅纹,圆球形松叶向椭圆形变化,梅花侧枝呈半放射状,小朵梅花间夹杂几多盛开的大梅花。竹叶排列是叶尖向上,左右纷披,呈自然状分布,竹竿由一笔实线画成。
  人物纹,常以飘忽的卷云做背景,绘琴棋书画、高人逸士、八仙故事。人物形象生动,线条流畅。
  另外,花卉完全图案化,多二方连续;变体莲瓣最常见的画法是钉螺形作内心,其他还有桃形和螺狮靥形;主题纹饰除后期外不加山石和地皮景;缠枝莲托八宝的法轮光焰组成封闭的上尖下圆图形;犀牛望月纹、连续人字纹饰带,这些都是正统青花上所独有的。

五、款识

  正统青花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年制”、“正统元年”、“正统捌年”款。另外还有楷、草楷、隶书“福”字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