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元1621—1627年,朱由校年号)朝仅7年,又处于明末多事之秋,官窑陷入衰落状态,至崇帧时官窑停产,但民窑在大量外销订单的刺激下,的风格百花齐放,一直受到官窑影响的民窑,此时摆脱了几百年的精神束缚,逐渐离开了长期依靠的官窑蓝本,有很大的创新。其时代特点是大件产品渐少,小件产品增多大件产品规整度略差,小件产品则很精细,颇有遗风。
一、胎釉
瓷胎均由全白制成,胎质完全瓷化。胎体继承了万历朝的特点,大件器物胎质较粗糙,胎体粗重,器形不太规整。釉面玻璃质感不如前朝,釉色白中微带青,有个别釉面灰暗、粗糙。二、青料
天启朝采用钴料,青花颜色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亦有纯净艳丽与浓郁的色调。总之,具有明清之际过渡时期的特色。一些青花器物(主要是民窑瓷)有浓郁的东邻日本风格(即所谓的古染付瓷)。流行别具一格的两支笔的分水(混水)绘瓷技法,与当时青花料色十分配合,看上去别有情调。天启官窑青花极为罕见,常见多为民窑产品—其绘纹草率写意,青花晕散或带有浓褐现象,很像清初青花瓷,而民窑中青花精品,绘画别致,工艺精细尤为别致可爱。此时期青花颜色可分4种:(一)继承万历传统,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浅蓝色,但己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类似清初青花颜色。
(二)青花色泽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定,绘图工整,线条纤细。淡描技法与万历晚期如出一辙。还有更浅淡者。
(三)青花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现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现象,类似永宣青花,但没有永宣那种入木三分、深入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
(四)青花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彩瓷及写款上。其釉面多数稀薄且泛青色。
以上4种呈色,前两种属标准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
三、造型
天启青花瓷大致可分为四类:传统的官窑器、寺庙用供器、国内外市场的日用瓷器、日本市场订制的。造型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细;大件器物少见,规整度略差。器形有:、菱形瓶、、炉、香盒、罐、碗、盘、杯、壶、、龙钮钟、、净水盂、钵等;出口日本的日用瓷多为四方、六方、八方、花口、斜方、扇面式、海棠式、菱花式等各种造型。
四、纹饰
官窑器绘画手法大多采用“双勾混水”,线条流畅,类似淡描青花。画风豪放简练,简笔写意,十分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凌乱布局,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为后代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纹饰也显露出受日本风格的影响。天启民窑此时逐渐摆脱官窑的束缚,向其他艺术领域借鉴和寻求创新图案及纹样,当时的江南地区和安徽新安地区活跃着许多文人画家和版刻家,大量的画谱和刻印作品影响了景德镇的陶瓷艺人。青花瓷大量采用各种画谱为蓝图和版画插图,有大量的小说、戏曲故事,构图布局明显是继承了新安画派。绘画风格以写意为主,笔意无力,画工草率,布局简单。有大量的简笔写意画,线条粗犷豪放。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初创皴染法来描绘山水人物,称为“山石皴染分水法”,这种绘画技法以致影响到清初的绘画风格,孕育了时期的“青花分五色”技法。
纹饰题材较常见的有:临江独钓、板桥归人、山庄屋宇、八仙、罗汉、吉象、牧童骑牛、双鹿、双狮戏球、人物仙鹤、白兔、葡萄、梅花、缠枝花卉、桃猿图、高僧图、仙人乘槎图等,还有一些是画诗相配。
民窑青花纹饰中有一些特殊之处,如人物脚下画链状纹,器心画鱼、蟹,碗心灵芝托“喜”字或“寿”字纹饰,灵芝成菱米状(万历灵芝呈椭圆形),碗心莲花托“寿”字纹饰。
五、款识
天启官窑的年款以四字居多,字体扁宽。有“天启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或双方框。另有青花料楷书“大明天启年制”六字双行款,落款于器物外底,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此外还见“天启年制”、“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大明天启年制”、“大明天启米石隐制”款,有的带双圈。民窑瓷器上的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另有少数刻划款,未见釉上彩书写款。除上述仿官窑年款,另有“天启元年”、天启三年”、“天启四年”、“天启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造”、“天启五年吴各冬香”、皇明天启元年孟秋月谷旦立”、”天启元年仲夏月吉日立”、“天启三年仲冬月谷旦立”、“天启年米石隐制”、“大明天启年办”等。其中以“天启元年”款较为多见。
署前朝款的有署永乐款、仿宣德年号款、成化款,还有“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制”、“隆庆年造”等。另有“大明年制”款。
吉言款如:“万福攸同、福寿康宁、长命富贵、永保长春、天下太平”。
堂名款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禄佳器、长春佳器、同乐佳器、永昌佳器”等款,还有“竹石居”、“于斯堂”、“京兆郡寿房记”。
天启年青花瓷上以青花料书写的年款,其呈色不一,或明快,或灰暗,或浅淡,或浓重。笔道租重浓深者,大都写得很有功力;浅淡者则显得清新雅致。天启年款除落于器物外底,还常落于外口沿、肩部、腹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