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第②

博陵第瓷器介绍

  元代瓷器的一种款识,又称为“古相·博陵第”。是一种粘贴在瓷器底部的牌记款,阳文、阴文俱有。
  “博陵第”系列瓷器种类繁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青花、红绿彩、青花五彩、珐华彩,等等不同风格、不同工艺的品种。
  “博陵第”系列瓷器器型丰富:瓶类有圆形玉壶春瓶、圆形梅瓶、八棱葫芦瓶、八棱梅瓶、八棱玉壶春瓶、兽耳直颈广口瓶、长颈天球瓶等;罐类有八棱罐、兽耳罐、直口圆罐、荷叶盖罐等;壶类有长颈带盖执壶、短颈带盖执壶、四系扁方壶等;盘类有折沿菱口盘、葵瓣菱口盘、荷叶菱口盘等。
  “博陵第”系列瓷器的纹饰图有历史故事、戏曲人物、仙道图、云龙图、海水龙图(多为三爪龙、四爪龙,较为精彩的有五龙纹)、莲池鸳鸯图、富贵牡丹图、绶带锦鸡图、凤凰穿花图、杂宝狮兽图、瓜藤草虫图、岁寒三友松竹梅图、缠枝莲花图、缠枝菊花图、杂宝花卉图、莲池鹭鸶图、庭院孔雀图、飞凤图(图4)、芦雁图、飞凤瑞兽图、瓜藤竹石图、星月梅花图等等。多采用兼工带写的画法,平涂留白边,造型准确,生动自然。常采用多层次繁密构图,主题明确、突出,元代绘画特征十分明显。
  “博陵第”系列瓷器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传世的,全部是窖藏品。而在所有发现博陵第瓷器的窖藏中,都有一块记录有某些文字内容的瓷板,我们称之为谨记牌或谨记暗碑。从已经发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窖藏中谨记牌的内容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有前面的姓氏、后面的瓷器数量和日期。到目前为止,这个谨记牌究竟是真是假?是谁写的?内容为何一样?起什么作用?还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附图就是这个神秘的青花谨记牌。

博陵第是真的吗?

  如果说博陵第是真的,至少有以下疑问不好解释:
  1,为什么在2004年之前几乎没有听人说起过,也几乎没见到什么出土瓷器?可是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2005年以后,几乎一夜之间就发现了诸多的博陵第瓷器,数量要以几十来计了。而进入到2006年则更甚,博陵第瓷器已经要以几百上千来计了。
  2,为什么博陵第窖藏的谨记牌匾除了姓氏和瓷器件数,其他内容均基本一样?尤其是“自幼丧父少年亡母,孤身浮梁当学徒”、“七年艺满放佛”、“蒙天垂爱暮年得子”,这样一些关系到个人身世的特定文字,为什么也都一样呢?如果说是一种统一的礼制文字格式,绝没有必要写上这些特定的身世字句呀。
  3,为什么会在谨记中写上“日后若遇困境,将故居古相博陵第东厢房丙墙拆五斗过三,取泥磁砚废之半块,……”且不说不同的姓氏子孙怎么会有同一个博陵第故居,就说这块牌匾也是埋于窖藏之中的阴碑,不挖开窖藏根本不会给后人看到,这样的谨记又有什么意义或者实际作用呢?
  4,为什么博陵第的谨记暗碑上都没有具体的制作人(作者)落款呢?只有一个年月日,后代会知道这是谁留给他们的呢?如果窖藏是前人留给后人的福荫,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留下自己的姓名?
  5,为什么2006年之前发现的牌匾都是青花的?2006年不仅博陵第瓷器出现了大小不同的青花器、釉里红,连五彩、法华、描金的元代瓷器都有了,而且谨记牌匾的五彩器也出现了。落款也由至顺年发展到了至正年。难道博陵第在地下也在与时俱进?
  6,为什么元代的出口瓷器中从没见到过五彩、珐华器?而博陵第瓷器中却屡见不鲜,难道博陵第的工艺水平、装饰水平会超过景德镇官窑(浮梁磁局)?或者说元代出口瓷就不生产五彩器?即便出口瓷不生产五彩器,那么越南、柬埔寨这些当年的元朝属地应该会出现这类五彩器吧?为什么也从未见到?
  7,为什么博陵第、汉都这类款式的瓷器上,有的还会有张文进造的落款?博陵第与汉都什么关系?博陵第与张文进又是什么关系?该如何解释?
  凡此种种,莫不让人疑窦顿生。这博陵第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博陵第是假的吗?

  如果说博陵第是假的,至少也有以下现象无法解释:
  1,博陵第瓷器的工艺的确不凡。我不知道博陵第款瓷器有没有通过国搏机检的实例,就我见过的博陵第款瓷器来说,无论画工、釉色、器形、雕工都相当有水准。如果是新制赝品,也绝对应该是高仿品。即使它不用博陵第款,一样可以进入至正型元青花的高端领域,这样画蛇添足、编造一个闻所未闻的“博陵第”款对造假者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必要?
  2,如果是新制赝品,其底部的火石红锈色、入骨土沁,绝对难以仿造。尤其是这些锈色、土沁的形状、色彩、类型各不相同,需要多大的精力来仿照?
  3,如果是新制赝品,没有必要增加更多让人怀疑的疑点。而许多博陵第瓷器造型怪异、前所未有,装饰复杂(许多瓶罐上面都雕塑有形状复杂的壁虎)。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制造难度,另一方面也无端端地增加了人们怀疑的程度。
  4,如果是新制赝品,其他的方面已经可以仿到如此高的程度。再添加一个谨记牌匾有必要吗?即使要仿一个谨记牌匾,也会仿得各不相同,何必使用相同的内容,让人产生这么严重的怀疑呢。
  5,如果是新制赝品,其目的是什么?按道理当然应该是牟取暴利呀。可是这批制作如此精良、工艺如此复杂的高仿品,市场价格并不高,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就能收到一个,这比景德镇的元青花高仿品价格低得太多了。如果造假者不这样泛制,而是只高仿几十个标准的至正型元青花,其价值会超出现在的几十倍、几百倍。那他为什么要造这么多呢?除非造假者的本意并不是谋取经济利益,而是要哗众取宠、与中国瓷器收藏界开一个国际玩笑。
  6,如果是新制赝品,已经一两年了,不可能找不到赝品制作窑口。据我了解的情况,这些博陵第瓷器的来源很广、而且都不相同,江西、福建、安徽都有发现。作假窑场通过这么多的渠道对外销售,不可能做到绝对保密。在博陵第已经在收藏界炒得沸沸扬扬的今天还能不露庐山真面目这也是不可思议的。
  凡此种种,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博陵第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雷氏博陵第瓷牌铭文现世

  雷氏“古相·博陵第”有关的瓷牌铭文“谨记”的于07年现世,对目前业内争论较大的元青花证考有了重大的突破。该瓷牌为竖式,高43厘米,宽33厘米左右,瓷牌上方为半圆状,牌坊重檐顶部画有喜鹊,牌坊上方重檐下书有“古相 博陵第”竖匾,牌坊中间为白瓷青字谨记铭文,右侧起始:“雷氏子孙谨记”;左侧落款“至正十一年秋月吉日”;瓷牌上共书写文字238字,牌坊与文字均用进口钴料绘制书写,字体秀丽、大方;下方中间开有7级台阶,左右门庭上,画有一对凤凰,牌坊左右立柱各有一条上升的(三爪龙)盘龙抱柱,二龙相向。整幅牌坊绘画精致、古朴、非常幽深、典雅,极具古相之味(见图)。牌坊铭文:“雷氏子孙谨记:人生诸多不测,贫富不过几代,莫过眼前千日好,要知花无百日红。自幼丧父,少年亡母,孤身浮梁当孝徒,朝出砍柴暮担水,严冬酷暑不言苦。七年艺满,仿佛东方见鱼肚,初涉商途不知起落有几度,坎坷人生路,梅(枚)举不胜数。慈母之叮嘱,时时响耳鼓,人生之短道(之,加)长,不苛不曲方能见烈祖。君子爱财能有道,不留别人数。蒙天垂爱,暮年得子,望幼儿将能成大器。日后若遇困境,将微州路丰台县故居,古相博陵第东厢房丙墙,拆五斗过之,取泥中(磁,加)砚废(之半,加)块,再加西磨坊栏石下,取泥中瓷砚废之半块,方知。窖内置:青(磁,加)、五彩、斗金、红绿彩共计二百六十八件。至正十一年秋月吉日”(原文无标点,为方便阅读而加)。可惜的是,该瓷牌已经破裂,并有缺损,但并不影响对它的认定及作为元青花佐证依据。“古相 博陵第” 瓷牌“谨记”的出现,对解开“博陵第”款元青花瓷器多年来疑惑未解之迷又是一个重要的佐证。从这块瓷牌破损的情况看,上面被开凿有几个小洞,洞口的痕迹已经十分陈旧,并形成了锈迹,可以断定该窖在瓷器出土以前并且在很古时就被人盗过,那时盗贼只偷金银首饰,瓷器没有要。直到现代基建大兴土木,瓷器才被出土。
  该瓷牌与《钱氏子孙谨记》等瓷牌有着较为相似之处,不仅从瓷牌、绘制的牌坊图文、用料、铭文形式、部分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从瓷牌出土和铭文内容及主人的用意可以引出下文:
  1、“博陵第”款瓷器当时已是一种宝贝。它之所以被窖藏,是因为它当时已成为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十分名贵,属于宝贝,受到了许多商贾富人的喜爱和珍藏,并作为传家之宝或家庭财产窖藏起来,作为一笔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希望子孙永久保存下去,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得动用。
  2、当时主人窖藏瓷器时的瓷牌已经埋入窖中,他另外留给其后代的还应有一种藏宝示意图或其它找宝指意物件。这“微州路丰台县故居,古相博陵第东厢房丙墙,拆五斗过之,取泥中瓷砚废之半块,再加西磨坊栏石下,取泥中瓷砚废之半块,方知”,是否就是我们现代讲的藏宝指示语,也就是藏宝示意图,凭此可以找到窖藏之地。而且,除了入埋窖内的这块瓷牌外,还应有与之配对的其它的物件留给后代,可能因为战乱和社会动荡造成该找宝的物件失落,或该后人死亡失传,致使藏宝之地消失,而最后被现代人发现或意外挖掘出土。
  3、雷氏谨记(至正十一年秋吉日)与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博陵第课题组赵根山、华国良等提到的“钱氏子孙谨记”( 至顺九年九月塈旦)和中国鉴宝网上公布的“张氏子孙谨记”( 至正六年五月吉日),还有公布的另一“张氏子孙谨记”( 至正八年六月吉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浮梁当过学徒,说明当时在浮梁当学徒学商或学陶的类似人员很多,他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和爱好,很可能是师兄弟,或是制陶师傅,或同是“博陵第”的传人,或是富商,或是官僚贵族,他们都热衷收藏陶瓷,对“博陵第”瓷器情有独钟,他们为了把财富留给后人,将其收藏象征财富的瓷器窖藏或随主人埋葬起来,才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的宝贝。
  4、雷氏、钱氏、张氏等他们所置得瓷牌图案和所写的“谨记”的格式和很大部分内容也有相似,这可能当时社会上流行这种以瓷牌作记录的格式做法和流行写“谨记”的风俗,并且流行着这种“谨记”的格式和图案的画法,或根本就出自一个窑口或一个人(制瓷人)之手。
  5、从目前现世的窖藏瓷器看,散落在民间的元瓷数量不少,远不止有人讲的只有300件。如从雷氏、钱氏、张氏等瓷牌“谨记”看,真正元青花的精品并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并且不少。雷氏谨记中写到有268件,钱氏谨记中写到有119件,张氏谨记之一中写到有369件,张氏谨记之二中写到有169件,光这四起窖藏数量就有925件,就算有一部分破碎毁灭,至少应有数百件以上。据了解,在民间收藏的还有其它 “谨记”出现。总之,既然这些“谨记”瓷牌已经出土,那么牌中记载的元青花可能都已经现世,本人也收藏到其中的一些精品,如冀宝斋、云龙轩、博古斋、景鸿堂 等民间藏馆收藏的元青花的出处就可能从这里来的。据报道,泉州灯星社区的民间收藏爱好者陈四海,一人就收藏了36件“鬼谷下山”图案的瓷器,件件画工精美,画风多豪放,名气大得惊动了央视。
  6、这些瓷器是属于窖藏瓷器,还是属于礼葬瓷器,本人认为二者都兼而有之。一种是主人在世时就进行窖藏,另一种是主人死后,由其家属后人进行随葬,且这种瓷牌谨记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主要是为了记录窖、葬瓷器来历的艰辛、数量和对后人的教诲。从目前发现的几种瓷牌看,“谨记”的内容、格式有所雷同,但主人的身世、发家的轨迹和住宅形式是不可能一样的,但制瓷牌时却套用了这一格式。
  7、从目前现世的“博陵第”元青花的器型种类看,几乎看不到完全一样的,分门别类,品种繁多,器型有:瓶、罐、香炉、觚、壶、盘、碗、盏等,并且大都是大型的精品器件。元青花装饰图内容丰富,有:历史人物故事、元戏曲故事、云龙图、海水龙图、莲花鸳鸯图、富贵牡丹图、授带锦、鸡图、凤凰穿花图、杂宝狮兽图、瓜藤草虫图、岁寒三友松竹梅图、缠枝莲花图、缠枝菊花图等等。在色彩上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金、斗彩、红绿彩、宝石蓝、宝石红、白釉、黑釉、黄釉,还有刻瓷、雕瓷等。有落款的和无款的,落款形式有底款:古相博陵第、博陵第,上款:大元国至正(至顺)某年制等。目前发现以个人名字落款的有:张文进(较多)、张进成、陈景陶等,他们应是制瓷人,而且是博陵第的传人,如本人收藏就有督窑官陈景陶的落款。
  8,现有发现的元青花瓷器,不管大件小件都非常精美,应是元代当时收藏界收藏的精品,能保存到至今,确实难能可贵,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为什么元青花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却在我国历史上没有发现有确切的记载,连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得也较少,最近特别是自佳士得“鬼谷下山”拍品再现后,民间相继再现了不少的元青花?本人专门根据收藏渠道进行了究根寻源和研究分析,认为:一是由于元代晚期长期战乱致使传世的很大一部分元青花毁灭,所剩无几,而现在出现的元青花大部分是出土、出水的。二是明朝政府效仿秦始皇焚书坑儒,要消毁元朝政府的痕迹所为。由于当年朱元璋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视元朝为异族统治,灭元后,将有记载大元国等元代字样的一切器物、文字都摧毁一空,以至元青花瓷器和中华民族由文字记载的历史到了元代几乎成了断层,没有了史实资料可考。所以,在国内有纪年的元青花几乎没有,只有被窖、埋藏在地底下才得以保存下来。三是因元人是主要以马背为生的,瓷器生活用具容易碰碎,根据史料记载,元朝蒙古统治者不太习惯使用瓷器,宫廷中多用金属制品。所以在元代皇宫贵族中传世的青花瓷很少,尤其是明朝政府施行的毁瓷政策后,宫廷中的元青花就绝迹了。
  9、目前关键是要找到元青花的窑口或窖藏地,进行考古查证,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建议有关专家要破除陈旧观念,深入民间和收藏界的有关人员进行调查研究,考证元青花的出土来源和实地,找出物证依据,尽快解开元青花、博陵第的谜团。有关科研机构文博部门要抓紧研制出有权威的检测设备,提高机测水平,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重新显示在众人面前。

为您推荐

何许人②

  何许人(1882—1 940),原名处,字德达,乳名花子,安徽省人。   何许人家境贫寒,少年受雇于人,以谋生计。17岁进入瓷艺界后,王琦根据谐音将花子改为华滋,又谑以《》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句,更名何许人。年轻时何许人取董锦..

釉下五彩瓷②

  【名称】釉下五彩瓷   【类别】   【年代】三国——现代   【制作者】   【简介】   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统年间创烧的新品种。当时烧制的数量不多,现已属..

官瓷②

  官府经营的瓷窑。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时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明清..

明天顺青花瓷②

青釉②

  中国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但多少总能泛出一点青绿色。同时,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②

基本信息  【名称】 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类别】 瓷器   【年代】   【文物原属】 先生藏   【文物现状】 现藏文物简介  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上绘了两只在山石花草中蹁..

磁州窑卧童②

  名称:磁州窑卧童   年代:宋   长:6.5厘米   窑口:磁州窑   估价:RMB3000一5000   特征:童子呈伏卧状,身上以褐彩绘简洁的纹饰,面部表情生动,身仕比例匀称恰当,形象天真可爱,反映宋朝写实的审美取向及雕塑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