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川②
出生年月: 1955/9
民 族: 汉族
省人。1982年毕业于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文系,1993年以来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美学会高校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王岳川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研究和批评的教学和研究。教授的课程有:《文学原理》(大学本科专业课)、《文艺美学》(研究生专业课)、《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研究生专业课)、《当代文化美学研究》(研究生选修课)、《二十世纪哲性诗学》(研究生选修课)、《中国诗学与美学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生专业课)、《中国知识分子与现代化问题》(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研讨课)、《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留学生课程)、《中西文艺美学比较》(博士生课程)、《中国90年代文化研究》 (博士生课程)、《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博士生课程)、《20世纪西方文艺理沦》(博士生课程) 。
治学格言
在世纪转折点上,我们这一代或以后几代学者都将面临中国学术文化重建的任务。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在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文化话语转型时期对潜历史形式加以充分关注,并在文化哲学层面的反思和批判中,重新进行文化的“再符码化”的精神价值的重新定位。可以说,在一个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学者以其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在碑文上镌刻着这样的大字:重建文化,再铸国魂。在文化转型中的价值稗史时代,这种黄钟大吕之声犹如空谷足音,申说着华夏人格精神魅力,并留下一份份沉重的“未来千年备忘录”。
承担的科研项目:
1990年承担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文艺现象学》、1993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 后现代主义文艺美学》、1996年承担北京市“九五”规划项目:《九十年代文化艺术研究》、1997年承担国家古籍委员会基金项目:《中国书法(英汉对照)》、1999年承担日本金泽大学基金项目:《中国哲性诗学研究》、2001年承担北京市95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主潮》、2002年承担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场域》等。
主要著作: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大出版社1992年版,台湾淑馨出版社1993年版,《艺术本体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书法艺术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思·言·道》北大出版社1997年版,《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镜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目击道存:九十年代文化研究散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
主编著作: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文艺现象学》(译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牟宗三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60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2000年版;《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9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主要奖项:
1990年获“北京大学青年科研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993年获北京大学'第四届科研成果二等奖',1993年获中华美学会“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奖”,1994年获“北京大学朱光潜美学与西方文学奖”,1995年获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年获国家'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1997年获“北京大学中国文化特别奖”,2000年获北京大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2001年获得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并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