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②

  马融(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名将的从孙,东汉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他一生注书甚多,注有《》、《》、《》、《》、《》、《》、《》、《》、《》、《》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都是其门徒。
  马融俊才善文,曾从京兆(今属西安市)处士挚恂问学。时,任校书郎,诣东观(朝廷藏书处)典校秘书。因得罪当权的外戚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升官。直到邓太后死后,才召拜郎中。时,外任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遭诬陷,免官,髡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居家教授。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其学生多达四百余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 马融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长期在东观校书著述,为他能综合各家之学,遍注古文经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他善于吸取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他曾想训解《左氏春秋》,及见、的著作,就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即博,吾何加焉!”(《后汉书·马融列传》)他综合了贾、郑二家的优点,撰成《春秋三传异同说》,是《春秋》学集大成的一部专著。马融还与北地太守刘环讨论过《春秋》学的一些分歧问题。据考证,马融注《易》,源于《费氏易》,又杂采子夏之说以及孟氏、梁丘氏、京房氏诸家《易》学。注《尚书》,取郑氏父子和贾逵之说。注《诗》,除《毛氏诗》外,兼采《韩诗》。此外,马融注《三礼》、《孝经》、《论语》;甚至注《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撰)等。他还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 马融之学,属于古文经学中的一种典型。在儒家经学的发展史上,马融开始了综合各家、遍注群经这种带有开创性的工作,他的经注成就,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马融的经学著作多已佚。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 《汉学堂丛书》有部分辑录。

为您推荐

张若名②

  张若名,女,字砚庄,1902年生于河北清苑县。张若名在1916年考入直隶女师。五四运动时期,张若名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参与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被推为评议部长。作为天津的正式代表,她两次去北京参加反“巴黎和会”签字请愿活动。加..

柳诒徵②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卒业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并一度主持镇江府中学堂校政..

毕沅②

  一、侥幸夺魁   毕沅(1730~1797),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毕沅聪明好学,文武兼修。十八年(1753),顺天乡试中举,被授内阁中书,撰拟、结写诏令。后来..

李黎②

赵斌②

1.原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  原名伍卓智。广东台山人。农学院肄业。1938年加入。同年参加。后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干事、政治指导员,抗大七分校校大队代政委、组织科科长,西北军区独立二师、榆林分区政治..

王滨②

1.电影编导  (1912--1960),原名绍杰。电影编导。县夏店村人。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和中学。1928年,去烟台在美国教会创办的英语专科学校读书。1930年,考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设在北平的五厂电影人才养成所,1931年毕业。1931年,在影片《故..

陈兵②

1.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  陈(冰) 1942年生于市。笔名墨石。主任。云南艺术学院'艺术顾问'、中国文化艺术鲁东研究院和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中国国际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