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
陈(冰) 1942年生于市。笔名墨石。主任。云南艺术学院'艺术顾问'、中国文化艺术鲁东研究院和国际东方艺术研究院(香港)副院长、中国国际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在市府、市教委、艺教委、文艺界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厦大艺术教育学院魏傅义院长创建了厦门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厦门书画教育研究院和厦门美术教育发展基金,并荣获突出贡献奖,魏傅义任院长兼理事长;聘请刘海粟和崔子范大师等名誉院长。他再年就读于重庆师院中文系,毕业于西南师大美术系,再到'北京画院'深造,受业于崔子范、娄师白、石齐,其作品以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在大家旁侧,另开新径,并在国内外展出比赛中,曾多次获奖;开创'苍劲浑逸'之现代新风,深受海内外所喜爱,被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所收藏。他杰出的艺术成就,同时还表现在研究现代艺术中,首创运用东西方图例为佐证,将中文与美术研究融为一体,东西文艺术熔为一炉,长于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深追送承、博采众长地进行比较研讨,善于将知识性、欣赏性、资料性和技法与学术研究成果有机结合:突破传统专著读者和研究之单一的局限,相继出版共计42余万字、2398图例的《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研究》、《天道酬勤--崔子范先后的艺术世界》等6部专著和中英文对照大型的《崔子范画集》、《当代国画大师作品集》等4部画集的《序言》和'艺术评论':对外发行、3部再版,并在'北京教院'等高校作本科教材,影响更为深广;其业绩已载入《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等28部大词典和现代中国美术史中。2.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
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或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调宗教学所,现任研究员、博导。兼任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助理研究员,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博导,兼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教气功百问》《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佛教格言》《新编佛教词典》《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参编《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道教手册》《诸子百家大词典》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法音》《内明》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从事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带有佛教专业的博士、硕士生二十多人。
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及佛教思想、佛教思想与近现代社会关系之研究,个人出版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新编佛教辞典》、《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等著作,参加编写《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主编)、《道藏提要》、《道教通论》、《道教手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书。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近现代中国佛教》(已完成)、《佛教心理学》。
3.国际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
男,1946年出生,浙江桐庐人。大专学历。自幼酷爱艺术,研读画史、画论、诗词等,喜画历史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师从黄胄、范曾、苏春生。坚持创作四十多年。现为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会员,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际诗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常务理事,世界华人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书画促进会会员,中国当代藏典书画艺术研究院特约书画家,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等多家书画组织成员。作品被全国多家媒体采用报道刊出。绘画作品大多被国家和国内外的收藏家收藏,《蒲松龄造像》被中国中华书画作品编委会收藏出版;《雪夜望兄图》等被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当代书画家作品选集》编委会选用出版;《昨日图》、《八仙庆寿图》被《中国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出版发行;《春江无处不月明》和《多吉图》获全国“五个一”文化工程奖组委会银奖;《高峡出平湖》、《红军长征图》两幅作品被收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大展精品集》,并被专家评为优秀作品,且被特邀参加在京军博馆举行,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大展”开幕式活动。《四渡赤水图》被中国艺术促进会,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收入《艺术精品集》出版发行;《各民族大团结万岁》被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中华魂》被中华名人协会、中国书画研究院收入《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山水画《多吉图》被中华当代书画作品博览编委会专家评为优秀作品一等奖;《春山访友图》和《四海佳宾同春秋》两幅被中华翰墨艺术宝库艺委会评为特等奖;《富春山水图》10米长卷已被雁栖湖编委会收入《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艺术精品博览》;《光景两奇绝》和《肖史乘龙图》及论文《中国画是永恒不朽的》获国际优秀作品和论文奖,《将进酒》书法和人物图及《明月来无价》在香港举办的有60多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第八届艺术大展中获国际一等奖。《春、夏、秋》三幅人物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赴美国洛杉矶和纽约书画邀请展。《高风图》和《九昭舞图》两幅作品已被台湾书画文化两岸交流访问团团长、中华民国水墨艺术学会理事长齐奇云女士收藏。绘画成就已被载入《世界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中华名流世家》及《中国名人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和神州杂志社、神州之子系列丛书,作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对外74条航线客机上的公共阅读刊物。4.安徽大学教师
男,1968年4月生,1984年9月至1991年7月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获学士、硕士学位,此后留安徽大学外语系任教至今。其间于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在英国Warwick大学学习,并获Warwick大学英语教学(ELT)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并获文学博士学位。现在职于外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教学上,在外语学院为硕士研究生主讲现代西方文论,并主讲过本科生的英国文学、英文写作、英汉翻译、综合英语等专业课程,曾被评为“安徽大学1998-1999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3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并于2005年9月获“安徽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了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吉卜林小说研究”(2004年1月~ 2005年12月)等安徽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德亚德·吉卜林”的研究工作。有译著一部、编著一部。2001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具体如下:
1.约翰·莫里森对劳森传统的超越,《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转载);
2.Peer Evaluation 与中国英文写作教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论Ode的翻译,《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1期;
4.《赶牲畜人的妻子》——评亨利·劳森、默里·贝尔和弗兰克·穆尔豪斯的三篇同名小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5.逃避·反抗·痛苦——评格雷厄姆·格林的《布莱顿硬塘》,《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第1期;
6.丛林法则、认同危机与东西方的融合——论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7.《丛林之书》的多视觉研究,《外语研究》2003年第5期;
8.不同的人间、不同的荒野—— 评《八足灵獒》与《荒野的呼唤》,《学报》2003年第5期;
9.从《乌鸦》看爱伦·坡的象征主义,《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基姆》:殖民主义的宣传还是东西方的融合,《外国文学》2005年第2 期;
11.殖民主义的矛盾—— 吉卜林早期印度题材小说研究,《外语研究》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