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②

一、词汇

  

1.安乐


  《礼记·乐记》:“嘽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梁启超 《论进步》:“其羣治之光华美满也如彼,其人民之和亲康乐也如彼。”
  

2.淫乐


  康,通“ 荒 ”。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中山 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踦,固无休息,淫昏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
  

3.舞曲名


  《史记·孔子世家》:“选 齐 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 司马贞 索隐引 王肃 云:“舞曲名也。”
  

4.其他


  指 南朝 宋 文学家 谢灵运 。《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袭封 康乐公 ,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 谢康乐 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山川﹞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 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 。”
  康乐的英文是peace and happiness; well-being 。顾名思义就是健康的、放松身心的、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娱乐活动

二、人物

  

1.康乐


  
(1950年9月23日-2007年10月26日),台湾历史学者。生於台南,建国中学、东海大学历史系毕业,台湾大学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余英时)。学成後返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任职至逝世为止。
  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与佛教史,并主编远流出版社之「新桥译丛」,出版西方学术著作。本人并与妻子简惠美共同翻译马克斯·韦伯著作多种。
  自著
  《唐代前期的边防》
  《从西郊到南郊──国家祭典与北魏政治》
  《信仰与社会──北台湾的佛教团体》(与简惠美合著)
  《佛教与素食》
  翻译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 (与黄进兴合编译)
  《韦伯选集(2):宗教与世界》(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选集(3):支配的类型》
  《韦伯选集(4):经济与历史》
  韦伯《宗教社会学》(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支配社会学》(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城市的类型学》(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法律社会学》(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古犹太教(I)、(II)》(与简惠美合译)
  韦伯《基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简惠美合译)
  

2.康乐


  
男,前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党副支部书记,《外语村》社长,毕业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熟练掌握英语,法语,日语三门外语:河北省邢台人,现居保定。在任期间主持外国语学院的党团建设,学生工作和院刊《外语村》的出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康乐

  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于直翅目昆虫的研究。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直翅类学者学会会员、国际应用蝗虫学协会区域协调人,Insect Science主编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编委。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三、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

   
  

概况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1361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附城镇,邮编:731500。代码:622922。区号:0930。拼音:Kangle Xian。
  行政区划
  康乐县辖5个镇、10个乡:附城镇、苏集镇、胭脂镇、景古镇、莲麓镇、康丰乡、虎关乡、流川乡、白王乡、八松乡、鸣鹿乡、八丹乡、上湾乡、草滩乡、五户乡。
  

历史沿革


   1933年由临洮县析置康乐设治局,1940年改为康乐县,取民康乐业之意。
  2000年,康乐县辖1个镇、15个乡:附城镇、康丰乡、虎关乡、流川乡、白王乡、苏集乡、八松乡、鸣鹿乡、八丹乡、上湾乡、胭脂乡、普巴乡、草滩乡、五户乡、景古乡、莲麓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172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附城镇 25345 康丰乡 14934 虎关乡 20691 流川乡 13753 白王乡 11790 苏集乡 19856 八松乡 12429 鸣鹿乡 12818 八丹乡 8754 上湾乡 16033 胭脂乡 19917 普巴乡 8147 草滩乡 10024 五户乡 11270 景古乡 14979 莲麓乡 10981。 
  2004年,康乐县辖5个镇、11个乡:附城镇、苏集镇、胭脂镇、景古镇、莲麓镇、康丰乡、虎关乡、流川乡、白王乡、八松乡、鸣鹿乡、八丹乡、上湾乡、普巴乡、草滩乡、五户乡。
  

社会发展


  
  以莲花山闻名于世的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南端。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为2000米,地势平缓,总面积1093平方公里,耕地34万亩。康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回、汉、藏“茶马互市”,古丝绸之路经广河、通河州的要塞,也是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经济交流的门户。现辖16个乡(镇),有回、汉、东乡等9个民族,总人口23万多人,其中汉族、回族分别占43.7%、52.8%。
  康乐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历史上素有“胭脂三川米粮川”之美称。肉牛羊育肥、蚕豆生产、林果、油菜、药材种植已在农村中成为支柱产业。除当归、党参外野生中药已达300多种,年采集100多万公斤以上,沙棘有7万多亩,年产鲜果1100多吨,蕨菜年产200多吨,以蕨菜、卧龙头、苦荠菜、鹿角菜等为主的野菜,已加工成绿色食品,畅销各地。
  康乐境内树种繁多。有松、柏、杨、柳、桦等200多种,动物有金钱豹、猞猁、鹿、麝等近百种。珍禽有兰马鸡、鹰、雁等60多种。1975年和1984年两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近年来,康乐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采取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等措施,绿化荒山,美化家园,再造秀美新康乐。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24.6%,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康乐县相继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综合治理县、天保工程实施县。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康乐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该县立足优势,着眼特色,落脚市场,围绕“林畜药菜富民,科教工贸兴县,开发两业三川(两业:旅游业、绿色产业;三川:胭脂三川),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二、三产业,使全县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到2003年底,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5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6.6%,年均递增11.65%;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979万元增加到1577万元,增长62.1%,年均增长15.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499.6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909万元,比2000年增长64.9%。全县存款余额达2.52亿元,贷款总额达3.16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69.1%和80.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康乐制定措施,出台优惠政策,争创全省草畜强县、林业大县、旅游大县、沙棘种植大县,先后在兰交会、天洽会、乡企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多个。2001年,该县被确定为国家对外开放县。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国土绿色先进县”荣誉称号。目前,康乐街道全部硬化拓宽,交通、通讯、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是投资发展的理想环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