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②

成中英教授简介

  Prof. Chung—Ying Cheng
  成中英,1935年11 月8 日(农历9 月29 日)诞生於南京,父亲成惕轩先生,母亲徐文淑女士。
  哈佛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知名校友成中英教授在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并入哈佛大学深造,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祖籍湖北省 阳新县。是美籍华人学者,被认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世界著名哲学家、著名管理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是“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易学导师资格评审委员会主席,IACEDM 国际环境决策管理咨询委员会环境哲学总顾问。作为海外儒学研究代表人物的成中英,长年致力于在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哲学。70年代曾为台大哲学系教授兼主任,自198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同时兼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并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国哲学季刊》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易经学会、中国哲学高级研究中心、远东高级研究学院等国际性学术组织的创立者和主席,国际中国管理与现代伦理文教基金会的奠基人。创立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 并兼 校董会总监兼任校长,东西方文化中心传播研究所高级顾问、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客座哲学教授,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客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并为《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倡导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1978年主持“第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致力促进中西哲学的深入交流,弘扬中国思想文化。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本体阐释学学会主席,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主席。创办:美国国际东西大学 (INTERNATIONAL EAST WEST UNIVERSITY),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现任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现任主席),兼任英文中国哲学季刊总编辑。为中国哲学发展贡献颇多。 研究领域为: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 治学基本思路: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弘扬中国哲学的精华,推动融合中国哲学的世界哲学的创立。 学术著作:《儒家哲学论》、《本题与诠释》、《中国文化的新定位》、《成中英自选集》、《中西哲学精神》、《知识与价值》、《易学本体论》、《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周易策略与经营管理》等,及学术论文近百篇。

著作年谱

  《成中英已出版的中文学术专著》
  1.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三民书局(台北), 1974年3月
  2. 《科学知识与人类价值》,三民书局(台北), 1974年4月
  3.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 1985年
  4. 《知识与价值:和谐,真理与正义的探索》,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1986年
  5. 《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传统」与「现代」理性的结合》 (专书) ,三民书局(台北), 1988年
  6.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1989年
  7. 《世纪之交的抉择》,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1
  8. 《文化、伦理与管理》,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 , 1991
  9. 《中西哲学的会面对话》 (专书) ,文津出版公司(台北) , 1994
  10. 《 C理论:易经管理哲学》,东大书局(台北), 1995
  11. 《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辑要》(论文集,李翔海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 1996
  12. 《论中西哲学精神》,东方出版中心(上海), 1996
  13. 《 21世纪:经济竞争力与文明说服力》,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 1996
  14. 《智慧之光: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应用》,与周翰光合着,中国纺织工业大学出版社(上海)
  15. 《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16. 《合内外之道——儒家哲学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 2001年
  17. 《创造和谐》 (专书,论文摘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 2002年
  18. 《道与心:成中英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 , 2003年
  19. 《成中英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 2005年
  20. 《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5年

论文年谱

  《成中英中文论著编年》
  

  1965
  “哲学与科学知识”,载《大华晚报》(台北), 12月24-25日
  1966
  “当代归纳理论中的几个问题”,载《鹅湖月刊》(台北)
  “自方法学观点论科学发展基础”,载《新世代》(台北), 8月
  1967
  “近代逻辑的意义内涵及与语言的关系” ,载《思与言》,第5卷第2期, 1967年7月15日。
  “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载《大学杂志》(台北), 1/2月
  “当代中国哲学之发展世界的意义”,载《东方杂志》(台北), 11月
  “论孔子的正名思想”,载《出版月刊》(台北), 3月
  1968
  “战国儒家思想之发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报(台北)
  1969
  “文学语言及哲学语言”,载《东方杂志》(台北), 11月
  1970
  “四度空间的作学问态度” ,载《思与言》 (台北) ,第8卷第1期, 1970年5月15日。
  1973
  “哲学与思想”,《出版与研究半月刊》 (台北)
  1974
  《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 (专书) ,三民书局(台北), 3月
  “论中国哲学的重建问题”,载《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三民书局(台北)
  “哲思偶得”,载《东方杂志》(台北), 7月
  “论致中和与致良知”,载《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三民书局(台北)
  《科学知识与人类价值》 (专书) ,三民书局(台北), 4月
  1975
  “从哲学看文学:论文学四义与文学十大功能”,载《中华文学》(台北), 7月1日
  “中国哲学之再生与挑战”,载《中国论坛》(台北)
  1976
  “人性体验与人性哲学”,载《东方杂志》 (台北), 1月
  “论人性哲学与人性体验”,载《东方杂志》(台北), 1月
  “论安乐死”,载《中国论坛》(台北), 11月第3卷
  1977
  “复兴中国文化发展中国哲学”,国立台湾大学研究学报, 5月
  “论人权的人性本质与理性基础”,载《新世代》 , 10月
  “美国哲学之发展及其未来”,《美国研究论文集》,淡江学院(台北)
  1978
  “再论中国哲学现代化问题”,载《时报杂志》(台北), 7月31日
  “美国哲学之发展及其未来”,载《东方杂志》(台北), 1月
  “美国哲学之发展及其未来”,载《东方杂志》(台北) 2月
  “现代化的哲学意义与理性基础”,载《中国时报》(台北), 7月31日
  “论人权的人性本质与理性基础”,载《中国论坛》(台北), 8月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载《中央日报》(台北), 7月31日
  “论明儒学案中的明儒气象”,载《幼狮月刊》(台北), 4月(分两部分)
  “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载《幼狮月刊》(台北), 4月
  “自学术与历史观点评中国大陆批孔运动”,载《东方杂志》
  1979
  “孔子政治哲学与中华文化复兴”,载《中华文化发展月刊》
  “文化自强之道”,载《中国论坛》(台北), 6月10日
  1980
  “序当代墨家研究”,载《墨辩研究》,钟裕联主编,台北:三民书局
  “中国的昨日,今日明日”,载《中国论坛》(台北), 10月
  “美国哲学之发展及其未来”,载《美国议论文集》(台北)
  “从‘见林不见树'与‘见树不见林'说起:兼论文化内涵之层次与文化创造之目标”,载《中国论坛》(台北), 12月号
  “现代科技下的生活形态与传统文化:一个对未来的透析”,载《中国论坛》(台北), 3月
  “发展孔子‘文,行,忠,信'的教育哲学”,载《中央日报》(台北), 9月28日
  “谈情说理”,载《妇女杂志》(上海), 10月
  “论中国哲学”,载《时报周刊》(东京) , 8月
  “论孔明的正义观”,载《中国人》, 10月
  “论文化建设”,载《中央日报》(台北), 9月7-8日(分两部分)
  “现代科技下的生活形态与传统文化:一个对未来的透析”,载《中国论坛》(台北), 3月
  1981
  “文化与民族性格与心理”,载《政治思想学刊》, 11月
  “生活素质的哲学分析”,载《台湾经济学刊》, 12月
  “朱子哲学中的方法,知识和真理观”,载《鹅湖月刊》(台北), 12月号
  “易经中的理与情”载《幼狮学志》(台北), 12月号
  1982
  “朱子与豚之家人辩证与考析”,载《中国文化复兴月刊》(台北), 6月
  “做一个现代中国文化人”,载《我是中国人》,中正书局(台北)
  1983
  《近代逻辑暨科学方法学基本名词辞典》 (成中英主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2月
  “论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与‘大学问'所涵摄的知识问题---兼论朱子‘理'的创见”,载《东吴大学哲学系传习录》,东吴大学(台湾)
  “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 11月
  “原性与圆性: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疏与融合问题兼论心性哲学的发展前景”,载《鹅湖学志》(台北), 12月
  1984
  “当代新儒学与新儒家的自我超越:一个致广大与尽精微的追求”,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 8月
  “方法概念与本体诠释学”,载《中国论坛》(台北),第19期
  “中国哲学范畴的特性”,载《哲学研究》(北京),第12期
  1985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专书)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孔子政治哲学与中华文化复兴”,载《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禅的逻辑” (英文稿) ,载《东吴大学哲学系传习录》(第4期),东吴大学(台湾)
  “建立中国的管理哲学”,载《中国论坛》(台北), 20 : 6
  “论柔性攻势与内部转化”,载《中国战略学刊》,中国战略学会(台北)
  “人性哲学,文化输出与统一中国”,载《光复大陆》,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台湾),
  “谈如何发扬中华文化---以促进世界大同”,载《宪政论坛》(台湾),
  “整体定位应变创新”,载《实践月刊》(台北)
  “中国哲学范畴问题初探”,载《汉学研究》,汉学研究资料及服务中心(台湾), 6月号
  “中国哲学之再生与挑战”,载《挑战与再生》,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台北)
  1986
  《知识与价值:和谐,真理与正义的探索》,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论儒家孝的伦理及其现代化:责任,权利与德行”,载《中国论坛》(台北), 6月号
  “从禅宗的‘本体论诡论'到欧美佛学研究的现况”,载《当代学人谈佛教》,东大图书公司(台北)
  1987
  “深入到西方哲学的核心” ,载《中国论坛》(台北),第275期。
  “中国哲学当前的核心与周边问题”,载《哲学杂志》(聊城), 8月
  1988
  “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从本体诠释学观点论中西文化的异同问题”,载《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京)
  《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传统」与「现代」理性的结合》 (专书) ,三民书局(台北)
  “《周易》的‘时中'观念与孔子思想”,载《中国哲学》(第十四辑),人民出版社(北京)
  “禅佛教---显密融合的基础”,载《世界显密佛学会议实录》,佛光出版社(台湾)
  “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说与孟子、朱熹思想”,载《学术月刊》,第1期(上海)
  “易经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 C '理论(上) ”,载《决策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会(北京)
  1989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专书) ,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创生性范畴之分析---论怀德海与宋明儒学之类同与分野”,载《中西文化异同论》,三联书店(北京)
  “孔子哲学中的创造性原理---论生即理与仁即生”,载《幼狮学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台北)
  “评论---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理论分析与实征研究”,载《中国论坛》(台北),
  “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载《新华文摘》 (北京)
  1990
  “禅的诡论与逻辑”,载《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 p.185-207 ,中华佛学研究所(北投), 1990年4月
  “‘易'的象,数,义,理一体同源论”,《周易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济南)
  1991
  《世纪之交的抉择》 (专书) ,上海知识出版社
  《文化、伦理与管理》 (专书) ,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
  “方东美的本体论架构”,载《方东美哲学国际研究会论文集》,台湾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载《中国思维偏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
  1992
  “论儒学与新儒学中的宗教实在与宗教认识”,载《中国宗教:过去与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易经》的方法思维”,载《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
  “《易经》研究的现代化问题”,载《周易与现代化》,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
  “本体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访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教授”,载《哲学研究》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
  “成中英教授再谈本体诠释学”,载《哲学动态》,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
  “追求民主精神培养民主人格”,载《中国重生之路---基督民主主义与中国文化》,海外华侨布道团(美国)
  1993
  “东亚经济发展与广义的儒家伦理所扮演的多种角色”,载《黎明大学学报》,黎明大学(中山)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管理模式: C理论的提出及应用”,载《东方文化与现代经管》,法住出版社(香港)
  “论易哲学与文化圈” , 《周易研究》(济南),第15期
  “论朱子哲学的理学定位与其内涵的圆融和条贯问题”,载《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台湾)
  “西方管理危机与儒家人性智慧---序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载《哲学研究》第3期(北京)
  1994
  《中西哲学的会面对话》 (专书) ,文津出版公司(台北)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载《中国文化》(北京),第1期
  “占卜的诠释与贞之五义——论易占原初思想的哲学延伸”,载《中国文化》(北京),第2期
  “本体诠释之教育哲学:人本诠释方法和今日世界智性教育与德性教育之整体模型”,载罗国杰主编《东方伦理道德与青少年教育》(上海)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道元与彗能”,郑振煌译,载《中华佛学学报》(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第7期, p.264-285 , 7月
  “从哲学传统对话中理解儒家人学的独特价值”,载《中华文化论坛》(四川)
  “研讨‘实学'的六封信---第一封信”,载《学习》,人民出版社(北京)
  “一些对当代学术的思考”,载《跨越21世纪的出版视野》,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
  1995
  《 C理论:易经管理哲学》 (专书) ,东大书局(台北)
  “论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载《中国哲学智慧透析》,华夏出版社(北京),
  “论‘观'之哲学涵义兼释《观卦》”,载《国际儒易学研究》,华夏出版社(北京),
  “原性与圆性:论性即理与心即理的分疏与融合问题”,载《汉学研究》,汉学研究中心(台北)
  “中国管理哲学与比较管理研究”,载《社会科学--- C理论与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1996
  《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辑要》(论文集,李翔海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
  “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兼论本体诠释的涵义”,载《安徽师大学报》(芜湖)第2期
  “本体诠释学是什?”,载《唐都学刊》,第4期
  “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载《天津学报》(天津)
  《论中西哲学精神》 (专书) ,东方出版中心(上海)
  《 21世纪:经济竞争力与文明说服力》 (专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
  “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探源与重建”,载《国际儒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学术交流---儒学和现代管理问题”,载《国际社会与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易经讲座(一) ---周易位与时的现代意义及C理论的发展”,载《中华民国周易学会八十五年年刊》,中华民国周易学会(台湾)
  1997
  《智慧之光: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应用》,与周翰光合着,上海:中国纺织工业大学出版社(上海)
  “本体与实践:牟宗三先生与康德哲学”,载《中国哲学史》(北京)第2期
  “冯契先生的智慧哲学与本体思考:知识与价值的逻辑辩证统一”,载《学术月刊》(上海),第3期
  “社会变迁与文化转通的核心问题:知识与道德的平衡与整合”,载《中华文化:发展与变迁》(马来西亚)
  “所涵摄的知识问题---兼论朱子‘理'的创见”,载《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贵州教育出版社(贵州)
  1998
  “论义利之辨与天人合一”,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北京),第1期
  “整体性与共生性: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的发展”,载《浙江社会科学》(杭州)第2期
  “二十一世纪的东西文化融合与大学教育的使命”,载《中国文化论坛》(四川),第19期
  “现代新儒家的复杂命题”,载《学术界》(合肥) , 6月号
  1999
  《 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 (专书) (修订本),上海:学林出版社
  “成中英先生访谈录(之一)”,载《贵州大学学报》(贵州)第1期
  “有必要发展一个全球性的德性伦理”,载《跨文化对话》,第2期
  “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载《江汉论坛》(武汉),第6期
  2000
  “创造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命运:全球化经济发展与儒学及儒商的定位”,载《孔子研究》(南京),第2期
  “人性与东西方管理的分野”,载《北方经济》,第12期
  “从真理与方法到本体与诠释”,载《本体与诠释》,北京三联书店
  “何?本体诠释学”,载《本体与诠释》,北京三联书店
  “本体诠释学与当代精神”(与潘德荣合作),载《本体与诠释》,北京三联书店,
  《本体与诠释》(主编),三联书店(北京)
  “中西文化与哲学的未来”,载《东瀛求索》,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北京)
  2001
  “世纪会面”,载《本体诠释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哲学诠释学中的方法论问题”,载《本体诠释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合内外之道——儒家哲学论》 (专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北京)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上),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芜湖)第1期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下),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芜湖)第2期
  “ 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北京),第6期
  “二十一世纪的新探索:天道,人性与文明”,载《儒耶对话新里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香港)
  “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语言---中国哲学的诠释和重构”,载《分析哲学——回顾与反映》,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
  “自楚墓竹简老子分析道家观点”,载《诠释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道德自我与民主自由:人权的哲学基础”,载《新化文哲》 ,第4期
  “道德自我与民主自由:人权的哲学基础”,载《东岳论丛》,第6期
  2002
  《创造和谐》 (专书,论文摘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载《文史哲》(济南),第5期
  “本体诠释学体系的建立:本体诠释与诠释本体”,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芜湖)第5期
  “文化自觉与文明挑战”,载《文史哲》(济南),第3期
  “论东方德性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结合”,载《浙江学刊》(杭州),第5期
  《本体与诠释第二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3
  “二程本体哲学的根源与架构”,载《南昌大学学报》(南昌),第1期
  “诠释空间的本体化与价值化”,载《本体与诠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
  “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话语”,载《本体与诠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
  “新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中西融合之道”,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北京)第1期
  《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第三辑) 》(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 2003年
  《道与心:成中英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
  “文化自觉与文明挑战”,载《文史哲》(济南),第3期
  “对哈贝马斯路的儒学反思”,载《思想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4
  “新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中西融合之道”,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北京),第1期
  “中国美学中美的动态变化过程:诗画交融的创造性和谐”,载《世界哲学》(北京),第2期
  “本体释学的本体结构:兼论中国哲学的诠释定位”,载《第一届中国文哲之当代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台北)
  “本体诠释学三论”,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真理与道”,载《世界哲学》(北京),第5期
  “中国哲学中的人类意识:结构和发展”,载《江西社会科学》(南昌),第9期
  “全球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交融”,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青岛),第6期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载《东方论坛》,第5期
  “儒家和道家的本体论”,载《人文杂志》,第6期
  “发扬中国哲学的融合力量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东学西渐的途径探讨之一”,载《东方论坛》,第6期
  2005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语言和本体论批评”,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洛阳),第1期
  《成中英自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济南)出版。
  《从中西互释中挺立: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的新定位》 (专书) ,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出版。

英文简介

  Professor Chung-ying Cheng
  BA 1956,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 1958,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hD 1964,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Cheng's chief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five areas: Chinese logic, the I Ching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philosophy, Confucian and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the onto-hermeneutic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Chan (Zen) philosophy. Recently he has worked on the philosophy of c-management and Confucian Bio-Ethics as they relate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and on how Chinese culture fits into world culture. Professor Cheng serves as Editor-in-Chief of th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China-Related Courses Taught
  Phil 370 Chinese Philosophy
  Phil 406 Intro. to Chan (Zen) Buddhist Philosophy
  Phil 607 East Asian Philosophy
  Phil 671 Neo-Confucianism
  Phil 770 Seminar in Chinese Philosophy
  Selected China-Related Public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Chung-ying Cheng as Editor-in-Chief, published by Blackwell Publishers, Melden and Oxford. Quarterly, new editions from 2000,
  2001 and up to date.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edited by me with Nicholas Bunnin. Preface and Long Section on Afterwords by me. Malden and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429 pages.
  A Treatise on Confucian Philosophy: The Way of Uniting the Outer and the Inner, Beijing: China Social Scienes Publishers, 2001, 431 pages.
  Ont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in Chinese), Beijing: Sanlian Publishers, 2000. 382 pages.
  C Theory: Chines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in Chinese), Shanghai:
  Xueling Publishers, 1999. 458 pages
  Light of Wisdom: The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Ed. w/Zhou Hanguang). Shanghai: Chinese Texti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Transforming Confucian Virtues into Human Rights: A Study of Human Agency and Potency in Confucian Ethics” in Wm deBary (Ed.) Confucianism and Human Right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C lilun: Yijing guanli zhexue. [C Theory: The Yijing philosopy of management].Taibei: Dongda Tushu Chubanshe, 1995.
  Wenhua, lilun yu guanli: Zhongguo xiandaihua de zhexue xingsi. [Culture, Eth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Guiyang: Guizhou Renmin Chubanshe, 1991.
  Shiji zhi jiao de jueze: Lun Zhong-Xi zhexue zhong de huitong yu
  ronghe. [Choice at the Turn of a New Century: On the Interflux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Shanghai: Zhishi Chubanshe, 1991.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Rewards: Selected Essays from the Conference on Democracy and Social Justice East and West (Co-ed. w/James Hsiung). Washington, D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1.
  New Dimensions of Confucian ' Neo-Confucian Philosophy, Alba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1.

为您推荐

王一川②

  1959年2月生,人,著名,文论家,文学院教授,。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中..

张海洋②

1.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中国当代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出生年份:1955年5月   籍贯:天津武清   学历:1982年毕业于外语系英语专业;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

肖红②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设计者  肖红:男,满族,工艺美术专家,1960年9月生于古都开封。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工艺美术专业,同年留校任教;曾任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系主任。2..

杨治理②

潘知常②

  潘知常,1956年生,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89年分别被评为河南省与郑州市的“青年精英”,并被授予荣誉称号,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特聘..

王一鸣②

1.中山大学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1972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8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1990年获伦敦大学Ph.D学位。此后..

陈国强②

1.清华大学教授  教授,博导,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1985年,华南理工大学 学士 。   1989年,奥地利格拉茨工业大学 博士。   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主任 。   主要科研领域..